司令员的战略转向命令,如同给濒临停滞的东部战区机器注入了高压蒸汽,每一个齿轮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转动。原本弥漫在基地深处的绝望与麻木,被一种混合着焦虑、不确定、却又压抑不住亢奋的紧迫感所取代。
“火种联络司”在命令下达后的四小时内正式挂牌成立,占据了原后勤规划部的一处加固办公区。赵毅卸下了部分情报处职责,全权负责司内事务。而陆沉,则在身体稍作恢复后,便带着陈涛等核心技术人员进驻,成为了司内实质上的技术灵魂与战略顾问。
他们的首要任务,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与“昆仑”掩体建立可靠联系。
这绝非易事。“昆仑”作为“火种”计划的核心,其隐蔽性和防御等级是最高级别。任何未经严格加密和身份验证的主动联系,都可能被其强大的自动防御系统视为敌意攻击,甚至触发其自毁协议或永久静默。
“‘昆仑’使用的应该是‘龙脉’量子加密信道,密钥每毫秒动态变化,且与掩体内部的生态循环系统和主控AI深度绑定。”陈涛调出尘封已久、权限极高的“火种”计划部分非核心技术档案,眉头紧锁,“常规的无线电、激光、甚至中微子通信都无法突破其防火墙,反而会暴露我们的位置。”
“用‘幽灵’呢?”赵毅提出设想,“既然‘幽灵频率’能让我们在硅基网络的感知下消失,是否能用它来‘包装’我们的联络信号,悄无声息地送到‘昆仑’门口?”
陆沉沉思片刻,摇了摇头:“‘幽灵’的本质是信息层面的‘静默’与‘规避’,用于隐藏自身效果极佳,但用于主动、精准地传递复杂信息,尤其是要突破‘昆仑’那种级别的主动防御网,就像想让一个隐形人去敲响一口装有震动感应警报的钟,难度太大,极易失控。”
他走到主控台前,调出脑海中那份“感知地图”,将代表“昆仑”掩体的光点放大。光点稳定而明亮,但其外围,环绕着一层极其复杂、不断变幻的能量纹路,那是“昆仑”自身强大的综合防御场。
“我们不能‘敲门’,得让他们‘开门’。”陆沉指着那层防御场,“根据古老守护者传递的信息,‘昆仑’的能量核心与地脉存在微弱但本质的连接。或许……我们可以不直接发送信息,而是通过地脉之力,传递一种特定的‘谐波信号’,一种只有同样理解地脉之力、或者说,只有‘昆仑’主控系统深层协议才能识别出的……‘身份共鸣’。”
这个思路极其大胆,近乎玄学,但却符合“地脉代行者”的能力设定。
“需要我怎么做?”陈涛立刻问道,技术人员的本能让他跃跃欲试。
“我需要一个高精度的地脉能量谐波发生器,能够将我感知到的、属于‘昆仑’的那独特能量印记,逆向模拟并放大,通过基地深处与地脉连接的节点发送出去。”陆沉快速勾勒出技术需求,“信号必须极其微弱,如同心跳般自然,混杂在地脉本身的背景波动中,不能引起硅基网络的警觉,又要能让‘昆仑’的系统识别出这是来自‘同类’的呼唤。”
这无疑是对现有技术和陆沉能力的一次极限考验。
“火种联络司”与“烛龙之眼”实验室再次进入联合攻坚模式。基于之前研发“幽灵谐振腔”的经验,技术团队在陆沉的精确感知引导下,开始改装一台高精度重力波探测仪,使其能够输出特定的、与地脉能量同频的谐波信号。
陆沉则长时间静坐在基地最深处的、一处据说直接坐落于地脉节点上的特殊冥想室内(这是根据古老记载找到的),全力感知和解析着“昆仑”那独特的能量“指纹”。这比感知硅基网络的冰冷秩序更加困难,需要一种近乎“共情”的细腻感知力。
时间在紧张的研发与等待中过去。地表之上,“行星熔炉”的改造进程似乎因为全球信息场的初步稳固而有所加速,偶尔透过厚重地层传来的震动都带着一种令人不安的规律性。
七天后,地脉谐波发生器原型机建造完成。
第一次联络尝试,在高度保密和戒备下进行。所有非必要设备关机,基地进入临时静默状态,只有那台造型奇特的发声器,连接着深入地脉的探针,在冥想室内发出几乎不可闻的低沉嗡鸣。
陆沉坐在发声器前,双手轻抚着感应面板,闭目凝神。他将自己对“昆仑”能量印记的理解,化作一股精纯的意念,引导着发生器输出那特定的、充满生机与呼唤意味的地脉谐波。
信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沿着地脉的网络,向着西南方向荡漾开去。
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
主控屏幕上,除了代表信号稳定输出的绿色曲线,没有任何回应。冥想室内安静得能听到心跳声。
赵毅、陈涛等人都屏住了呼吸,手心沁出汗水。
难道失败了?“昆仑”已经沦陷?或者他们的解读有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末世重生开局说服军区搞超声炮请大家收藏:(m.2yq.org)末世重生开局说服军区搞超声炮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