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堡垒如同宇宙中一块冰冷的墓碑,静默地悬浮在地球的阴影里。自三艘十字架尖兵被摧毁、陆沉从起源之海归来后,它便彻底停止了所有外部活动,连表面的银光都内敛到近乎熄灭。没有报复,没有通讯,没有一丝一毫的能量泄露。这种绝对的静默,比任何狂暴的攻击都更令人不安。
指挥部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它在‘消化’。”陆沉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他坐在主控台前,左眼的金光已恢复稳定,但右眼的绿芒依旧微弱。他的意识虽然回归,但在秩序核心网络中留下的“种子”以及与之对抗的消耗,让他如同经历了一场持续数年的精神鏖战。“它在全力分析混沌织网的特性,解析我植入的‘可能性病毒’,并重新评估地球的威胁等级。这个过程,需要绝对的专注,也就是…绝对的静默。”
“我们有多少时间?”陈涛问出了关键。
“不确定。”陆沉摇头,“取决于它的计算能力,以及它认为需要投入多少资源来‘理解’我们。可能是几天,也可能是几个月。但绝不会是永远。”
李瑾博士调出了全球能量监测数据:“有一个异常现象。秩序堡垒的静默,并非完全的‘无’。它在以一种极低的频率,持续不断地向深空发送某种我们无法解析的压缩数据包。量非常小,但从未间断。”
“状态报告。”赵毅立刻反应过来,“它在向它的核心网络持续更新这里的情况,哪怕信息被我的‘病毒’污染,它也没有停止发送。它在提供样本数据。”
这个认知让所有人背后发凉。秩序文明将地球,将混沌织网,将陆沉,都视为了一个极其珍贵的研究样本。它们不再急于毁灭,而是要彻底理解,甚至是在复制?
“不能坐以待毙。”陆沉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静默期是我们的机会。我们需要在它完成分析,或者它的援军抵达之前,做好三件事。”
“第一,深化混沌织网。我们不能仅仅被动防御,要让织网变得更加主动,更具‘传染性’。”他指向全息星图上,那些之前通过织网捕捉到的、来自其他混沌世界的微弱信号,“尝试与它们建立稳定连接,分享我们的‘疫苗’和抵抗经验。我们要将地球变成混沌力量在这个星区的一个节点,一个灯塔。”
“第二,消化起源之海的知识。”陆沉的左眼金光流转,“我在那里窥见的规则本质,需要转化为实际的力量。李瑾博士,组织所有相关领域的顶尖人才,我们需要基于混沌原理,开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规则级’武器和防御手段。不能再让秩序文明独占定义规则的权力。”
“第三,”他的声音低沉下来,“找到并清除所有潜伏的‘秩序信标’。我体内的那个被激活了,但难保没有其他更隐蔽的。卡特博士的‘方舟派’残余,必须彻底清查。在最终决战到来时,我们内部不能有任何隐患。”
这三项任务,每一项都艰巨无比。但没有人提出异议。生存的压力,已经将整个人类文明锻造成了一台精密而高效的战争机器。
接下来的日子,在一种外松内紧的诡异平静中度过。
天空中的秩序堡垒依旧沉默,如同一只闭上的巨眼。而在地球上,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加速。
混沌织网在李瑾团队和全球觉醒者的共同努力下,开始发生质变。它不再仅仅是一张能量网络,而是逐渐演化成了一个分布式的、拥有初步集体智慧的“盖亚意识界面”。通过它,远在非洲的觉醒者可以瞬间借用西伯利亚同胞对冰霜的掌控力;太平洋岛屿上的渔民能分享到欧洲学者对微观粒子的最新理解。知识的壁垒被打破,能力的边界在模糊,一种基于共享与合作的全新文明形态正在萌芽。
基于陆沉带回来的起源之海知识,第一个实验性的“混沌规则干涉器”在昆仑山脉深处建造完成。它无法像秩序堡垒那样强行改写大片区域的物理规则,却能在极小的范围内,创造出短暂而局部的“奇迹”。比如让重力暂时失效,让电磁波逆向传播,甚至让时间流速产生微小的可控偏差。虽然极不稳定,消耗巨大,但这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触摸到宇宙最底层的权柄。
而赵毅领导的安全部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无声的清洗。一个又一个潜伏极深、甚至自身都未意识到已被“秩序信标”感染的个体被找出、隔离。过程不乏痛苦与牺牲,有人类情感的挣扎,也有对昔日同胞不得不下狠手的无奈。但为了整体的生存,任何犹豫都是奢侈。
陆沉则大部分时间处于一种半冥想状态。他需要恢复力量,更需要时刻监控秩序堡垒那死寂表面下可能出现的任何细微波动,同时,他也在通过混沌织网,小心翼翼地感应着深空中那个被他种下“种子”的秩序核心网络。
他能感觉到,“种子”正在悄然发芽。它没有引发警报,没有造成破坏,只是如同一点微尘,落入了秩序那庞大而精密的逻辑齿轮中,在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地复制、变异,吸收着秩序网络的能量,孕育着某种未知的“可能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末世重生开局说服军区搞超声炮请大家收藏:(m.2yq.org)末世重生开局说服军区搞超声炮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