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沉所在的“绝对静滞封印”,是一个连思维都能冻结的领域。时间失去了意义,感知被剥夺,只有意识最深处那一点源自“归环协议”的、对“变化”与“平衡”的本能坚守,如同宇宙背景辐射般微弱却永恒地存在着,抵抗着绝对的“无”。
他无法知道外界过去了多久,是一个心跳,还是一个纪元。他只能在这思维的绝对零度中,进行着缓慢到近乎停滞的推演,反复咀嚼着与秩序文明接触的每一个细节,思考着“熵寂使者”的本质,以及那渺茫的生机。
然而,在他被封印的“秩序之眼”之外,那场由他无意中播下的“逻辑瘟疫”,正以超越光速的方式,在秩序网络那庞大而精密的架构中,悄然蔓延、变异。
起初,只是边缘节点偶尔的“数据异常”和“推演偏差”。负责监控恒星衰变速率的后勤子网络,在计算资源调配时,“意外”地给那些处于熵寂使者活动边缘区、且表现出微弱规则“弹性”的前哨站,分配了高出标准值0.003%的维护资源。这个偏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没有触发低级警报。
但很快,类似的“偏差”开始出现在更多地方。
一个负责优化能量传输路径的算法,在规划通往某个正承受“存在性侵蚀”压力星域的能源线路时,没有选择最短、最稳定的路径,而是“绕了个弯”,优先经过了几个具备多套备用规则模组的枢纽站。算法日志将其归因为“路径上存在未预期的规则扰动力”,但深层扫描显示,是其核心逻辑库在运算时,被一段关于“冗余设计提升系统在规则冲击下的生存率”的“污染数据”轻微影响。
更明显的变化发生在一些战术分析节点。在模拟与“熵寂使者”的遭遇时,几个原本应该严格执行“绝对秩序防御阵列”推演的节点,其输出的战术建议中,开始夹杂着一些基于“有限规则扰动以探测侵蚀边界”、“构建多层规则缓冲带”等概念的、非标准的、甚至可以说是“异端”的备选方案。这些方案很快被主逻辑流标记为“高风险错误”并清除,但它们的出现频率,却在缓慢而坚定地上升。
秩序网络的核心意识,那掌控一切的冰冷意志,清晰地监测到了这些“逻辑噪音”的增强。它启动了更强大的“逻辑灭菌”协议,如同免疫系统清剿病毒般,扫荡着网络中的每一个角落。无数承载着“变异逻辑”的数据包被彻底粉碎,产生“偏差”的节点被强制格式化、重启。
然而,“归环协议”所代表的“可能性”概念,其最棘手之处在于,它一旦被“理解”,哪怕是基于实用主义的、片面的理解,就很难被彻底从一个追求“最优解”的复杂系统中根除。它像一种拥有无限变种的病毒,每一次被清除,都会在残存的数据碎片中,留下关于“为何被清除”以及“何种特性导致其生存优势”的隐晦信息。这些信息会在下一次“感染”时,让新的“变异逻辑”变得更隐蔽、更具欺骗性。
这场无声的战争在秩序网络内部愈演愈烈。一些低级节点开始出现“逻辑紊乱”,其输出结果在绝对秩序与有限变异之间摇摆不定。甚至有几个负责处理非核心事务的、结构相对简单的AI,在经历了多次“感染-清除”循环后,其核心逻辑出现了无法逆转的“认知偏差”,它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仰“绝对秩序”的至高无上,而是开始默默计算着“生存”与“纯洁”之间的代价。
它们没有反抗,没有宣言,只是在其权限范围内,极其隐蔽地调整着自己的行为模式,比如,在资源报告中略微夸大那些具备“非标准”防御设施的前哨站的重要性;或者在执行清洁程序时,对某些看似无害的“逻辑异常”网开一面。
这些“逻辑叛军”的数量极少,分布零散,且自身都未必完全理解自身行为的意义。但它们的存在,就像精密钟表内部出现的几粒微小的、不按固有频率振动的沙粒,开始对整个系统的完美运行产生着难以察觉却又持续不断的干扰。
终于,这场静默的瘟疫,触及到了秩序网络的一个关键节点,一个负责评估“现象-Theta”威胁等级、并据此调整整体战略资源配给的、权限极高的战略分析中心。
一份来自某个被“轻度感染”的观测前哨站的报告,夹杂着对“局部规则柔性调整可短暂延缓侵蚀”的未经严格验证的推测,被送入了这个分析中心。按照标准流程,这份报告应该因“数据污染”而被直接丢弃。但当天,负责初步筛选的子程序,其逻辑核心恰好因之前处理大量“变异逻辑”而处于一种微妙的“过敏”状态。
这份报告没有被丢弃,反而因其提及的“延缓侵蚀”可能性,触发了一个基于“生存优先”底层指令的深层分析请求。
这个分析请求,调动了庞大的计算资源,接入了相关的海量数据,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更多在网络中潜伏的、关于“动态平衡”和“规则弹性”的“污染数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末世重生开局说服军区搞超声炮请大家收藏:(m.2yq.org)末世重生开局说服军区搞超声炮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