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县府办三楼的走廊里。
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照进来,落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
林舟刚从会议室出来,手里攥着一叠厚厚的苹果订单,嘴角还带着没散去的笑意——“皖北双村苹果”上线电商平台才半个月,订单就突破了五千单,线下批发商也踏破了合作社的门槛,两村村民的分红清单刚统计出来,人均比去年多赚了近三千块。
“林舟,等一下。”
身后传来李曼的声音,她穿着一身合体的职业装,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文件袋,快步追了上来。
走廊里还有几个办公室的同事,看到两人停下,都下意识放慢了脚步,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自从举报风波后,李曼和林舟几乎没怎么私下说过话。
林舟转过身,脸上的笑意淡了些,客气地问:“李科员,有事吗?”
“当然是好事。”李曼走到他面前,将文件袋递过去,声音压得不算低,刚好能让周围的同事听到,“市里刚下发的‘优秀基层干部遴选’通知,全县就两个推荐名额,我爸特意帮你争取到一个。”
“优秀基层干部遴选?”林舟愣了一下,没立刻接文件袋,“我没报名啊。”
“不用你报名,组织推荐就行。”李曼把文件袋塞进他手里,指尖不经意间碰到他的手背,又迅速收了回去,“这可是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要的机会,能直接调去市里工作,行政级别提一级,待遇也比县里好太多,平台完全不一样。”
周围的同事立刻议论起来,党政办的小王凑过来,羡慕地说:“林哥,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市里的资源、人脉,比在乡镇基层强太多了,你可得抓住!”
“是啊林舟,你在基层干了这么久,又是选调生,早就该往上走了。”另一个老同事也跟着附和,“李副主席肯帮你,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别错过了。”
林舟捏着文件袋,指尖能感受到里面纸张的厚度,心里却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他打开文件袋,里面是遴选通知和推荐表,推荐表上已经盖好了县府办的公章,只等着他签字确认。
“你不用急着答复我。”李曼看着他的表情,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还有几分不易察觉的复杂,“但我得跟你说清楚,这个名额有多难得。全市就选拔二十个人,都是各县的骨干,以后的发展不可限量。”
“为什么是我?”林舟抬头看她,语气平静,“举报风波刚过,我这情况……”
“正因为如此,才更该抓住这个机会。”李曼打断他,声音里带着点急切,“基层的环境多复杂啊,你踏实干事,可总有人背后使绊子。去了市里就不一样了,平台大,规矩也更规范,没人敢随便给你穿小鞋。”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林舟手里的订单,语气软了些:“我知道你现在在搞合作社,苹果卖得不错,可基层工作能做一辈子吗?你是省大中文系的高材生,不该一直困在田埂上,你的才华值得更好的平台。”
林舟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推荐表上的公章。
他想起刚到青杨镇的时候,每天对着那些“拔高政治高度”的公文,心里满是迷茫,是东河村的浇水争执、苏家村的抗灾、两村的协作,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是在高楼大厦里写空话,而是在田埂上做实事。
“你不为自己想,也该为苏晓想想。”李曼看出了他的犹豫,又抛出了一个筹码,“苏晓在县中学当老师,工资不高,工作也辛苦。你去了市里,她就能跟着调过去,进市重点中学,工作轻松,待遇也好。你们以后结婚、买房,市里的资源哪点不比县里强?”
这话戳中了林舟的软肋。
他和苏晓结婚以来,因为自己在基层,收入不算稳定,苏晓跟着他,没享过什么福,反而跟着操心受累——抗灾的时候陪他熬夜清淤,合作社起步的时候帮他挨家挨户做工作,举报风波的时候,更是顶着压力帮他收集证词。
“我听说苏晓她爸的果园,今年虽然赚了钱,但果树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以后打理起来更费劲。”李曼继续说,语气里带着几分刻意的提醒,“你去了市里,手里的资源多了,说不定能帮着找些专家,或者争取点农业补贴,比你现在在基层一点点摸索强多了。”
走廊里的同事还在看着,小王拍了拍林舟的肩膀:“林哥,李科员说得对,这可是改变命运的机会。你在基层干得再好,顶多就是个镇干部,去了市里,那可是一步登天。”
“是啊,别犹豫了,多少人想求这个机会都求不来。”
林舟深吸了一口气,把文件袋放进公文包,抬头对李曼说:“谢谢你,李科员,这个事我得好好想想,跟苏晓商量一下。”
“应该的,毕竟是大事。”李曼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给你三天时间,下周一之前得把推荐表交上去,逾期就作废了。”
她转身要走,又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他一眼,语气里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林舟,我知道你心里装着村民,但人总得为自己打算。基层的日子太苦了,你值得更好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请大家收藏:(m.2yq.org)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