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午后,苏文拿着几卷沿途搜集来的、残缺不全的旧书简,坐在离肖玉窝棚不远的一块大石上,借着天光默默研读,偶尔会用树枝在地上写画着什么,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肖玉靠坐在窝棚口,看着少年专注的侧影,心中微动。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已比前几日有力了些:“苏文小兄弟,在看什么书?”
苏文闻声抬起头,见是肖玉,并无太多戒备,扬了扬手中的竹简,语气平和:“是一些杂记和地理志,残缺得厉害,只能勉强看个大概。” 他顿了顿,看着肖玉,反问道:“肖大哥是商队护卫,想必走过不少地方吧?”
肖玉心中微凛,面上却不动声色,顺着他的话道:“确实走过一些州县。各地风土人情,民生百态,倒也见识过一些。” 他目光扫过山谷中正在为生计忙碌、面容憔悴的流民,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慨,“只是如今天灾人祸,民生多艰,所见多是凄惶之景,令人心忧。”
苏文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小脸上也浮现出与他年龄不符的沉凝。他放下书简,轻声道:“是啊,旱魃为虐,官吏贪墨,豪强兼并,百姓流离失所……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他这话声音不高,却让萧煜心中一震!一个看似普通的逃荒少年,竟能一针见血地道出如此尖锐的社会矛盾?这绝非寻常农家子能有的见识!
肖玉收敛了随意之色,坐直了些身体,认真地看着苏文:“小兄弟此言……颇有见地。依你之见,当如何解此困局?”
苏文并未因对方是“商队护卫”而轻视这个问题,他思索片刻,眼神清澈而坚定,缓缓道:“若他日有幸,我愿为民请命。”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声音依旧清朗,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其一,当劝谏朝廷,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如今税赋层层加码,胥吏如虎,百姓辛苦一年,所得尚不能果腹,焉有余力应对天灾?唯有减轻负担,藏富于民,方是根本。”
“其二,当大力兴修水利,抗旱防涝。此次大旱,若有完善沟渠水库,何至于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此乃百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其三,” 苏文的目光扫过山谷中那些衣衫褴褛、目光茫然的孩童,语气中带上一丝痛惜,“当广设学堂,开启民智。愚昧则易受盘剥,无知则难明事理。若能令天下孩童,无论贫富,皆有机会读书明理,知廉耻,懂律法,则奸邪难以欺瞒,民智大开,国力自强。”
他每说一条,肖玉眼中的惊异便加深一分。这哪里是一个逃荒少年随口而言?这分明是一套极为系统、切中时弊的治国安邦之策!虽然有些想法过于理想化,但其核心思想——轻赋税、重水利、开民智,无一不是直指当前王朝积弊的良方!尤其是“开启民智”这一点,就连朝中许多衮衮诸公都未必有此远见!
肖玉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试探着问道:“小兄弟这些想法……是从何而来?可是家中长辈教导?”
苏文摇了摇头,神色坦然:“家中长辈只教导我们明事理,存善心。这些想法,多是平日观察思索,以及从这些残卷断章中窥得前人智慧,偶有所得罢了。” 他指了指身边的旧书简,语气谦逊,却更显不凡。
肖玉沉默了。他看着眼前这个面容尚带稚气,眼神却澄澈睿智的少年,心中掀起了巨浪。苏锐的身手,苏甜的医术,如今再加上苏文这惊世骇俗的见识与抱负……这一家人,到底是什么来历?!
他原本以为苏甜是这家人中最特殊的存在,如今看来,这苏文的光芒,丝毫不在其姐之下!甚至,从某种层面上说,苏文所思考的,是更宏大、更关乎国运民生的格局。
“小兄弟志向高远,肖某佩服。” 肖玉由衷地说道,语气中再无半分试探,只剩下纯粹的欣赏与震撼,“若他日小兄弟真能一展抱负,必是天下百姓之福。”
苏文闻言,只是微微笑了笑,那笑容干净而纯粹,并未因对方的夸赞而得意,反而带着一丝忧色:“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今,我们能活着走到下一个地方,便是最重要的了。”
他重新拿起书简,继续沉浸其中,仿佛刚才那番足以震动朝野的言论,只是随口闲聊。
肖玉却久久无法平静。他靠在窝棚边,目光再次扫过这片逃难者的营地,看着那些为生存而挣扎的面孔,耳边回响着苏文那清朗而坚定的声音。
“为民请命……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开启民智……”
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击在他的心上。他忽然觉得,自己之前对这家人“神秘”、“不凡”的定义,还是太过肤浅了。他们拥有的,或许不仅仅是超越常人的能力,更是一种……迥异于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精神内核与理想光芒。
喜欢桃源五福逃荒路上我家全是大佬请大家收藏:(m.2yq.org)桃源五福逃荒路上我家全是大佬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