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在望的喜悦,如同最醇厚的酵母,催生着桃源村更多的活力。村东头,一间原本闲置、如今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土坯房前,正式挂上了一块崭新的木牌,上面是苏文工整的字迹——“桃源食坊”。这里,便是赵梅心心念念的美食作坊了。
这日一早,食坊里便热闹起来。几个被赵梅挑选出来、手脚最为麻利、也对厨艺最有兴趣的妇人,系着统一的粗布围裙,头发用布帕包得一丝不苟,正紧张而又兴奋地听着赵梅最后的安排。
“王嫂子,你带两个人,负责和面、发面,照我之前教的,引子的用量一丝都不能错!”
“李婶,你们几个,专管处理野猪肉和炖煮,火候是关键,柴火我来看着添。”
“张妹子,凉皮的洗面、蒸制你最拿手,这边就交给你了!”
赵梅声音清亮,条理分明,俨然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她不再是逃荒路上那个只能利用有限食材变着花样让大家吃饱的巧妇,而是真正开始经营一份事业的女当家。
作坊一角,新砌的双眼灶台里柴火噼啪作响,上面架着两口大铁锅,一口里面咕嘟咕嘟炖着香气四溢、色泽红亮的野猪肉,另一口蒸笼上正冒着腾腾热气,那是正在蒸制的凉皮。旁边的案板上,雪白的面团正在盆里静静发酵,散发出诱人的麦香。
“梅嫂子,这面发得可真好!又白又暄!” 王嫂子看着那几乎要涨出盆的面团,惊喜地赞叹。
赵梅笑着检查了一下,点点头:“火候刚好。等会儿做出来的肉夹馍,馍皮定然外酥里软。” 她不动声色地调整了一下灶火,又从一个标着“秘料”的小罐子里,舀出一点点粉末加入炖肉的锅中——那是苏甜提供的、伪装好的少量现代复合调味料,旨在提鲜增香,让味道层次更加丰富。
很快,第一锅肉夹馍出炉了。白吉馍烤得恰到好处,表皮焦黄酥脆,用刀划开,热气腾腾,夹上剁得细碎、浸润了浓郁汤汁的野猪肉,再浇上一勺肉汁,香气瞬间霸占了整个作坊。
“来,大家都尝尝!” 赵梅将第一个肉夹馍递给年纪最长的李婶。
李婶小心地咬了一口,眼睛顿时瞪圆了,都顾不上烫,含糊不清地说:“香!太香了!这馍,这肉……俺从来没吃过这么够味的!”
其他妇人也分到了肉夹馍,咬下去后,皆是赞不绝口。那馍的麦香与肉的浓香完美结合,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味道远比她们自己在家做的要醇厚诱人。
紧接着,晶莹剔透、柔韧爽滑的凉皮也拌好了,酸辣开胃的料汁一浇,让人食指大动。还有那暄软得如同云朵、带着丝丝甜意的发面糕饼也出了笼。
食物的香气飘出食坊,引来了不少村民围观。孩子们扒在门口,眼巴巴地看着,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梅娘子,你们这做的是啥?咋这么香哩?”
“这味儿,闻着就馋人!”
王老伯也被香气吸引过来,看着食坊里井然有序、妇人们忙而不乱、产品色香味俱全的景象,捋着胡子连连点头:“好!好啊!梅娘子,你这食坊一开,咱们村往后可就又多了一条活路了!”
赵梅用干净荷叶包了几个肉夹馍和糕饼,塞给王老伯和门口眼馋的孩子们,笑道:“王伯,您帮着尝尝,给提提意见。咱们这东西,光自己觉得好不行,得能拿出去换回铜板才算数。”
周氏也混在人群里,伸着脖子往里瞧,嗅着那勾人的香味,喉咙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她看着那些她曾经也学着做过、却远没有这般卖相和香气的小吃,心里像是有猫爪在挠,既羡慕又嫉妒,最终却只是哼了一声,扭着头走了,都没好意思上前讨要。
苏甜和苏锐下工回来,路过食坊,也被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和扑鼻的香气吸引。
“娘,您这阵仗可真不小!”苏锐深吸一口气,毫不客气地拿起一个肉夹馍就啃,“嗯!好吃!比军营里的伙食强多了!”
苏甜也尝了一块发面糕,点头赞道:“娘,味道把控得很好,火候也到位。”
赵梅看着儿女,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光彩:“这才刚起步。等咱们的东西打出名头,还得想想往哪儿卖,怎么卖呢。” 她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规划,美食产业,终于在桃源村扎实地迈出了从“家传”到“坊作”的关键一步。
喜欢桃源五福逃荒路上我家全是大佬请大家收藏:(m.2yq.org)桃源五福逃荒路上我家全是大佬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