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把笔记本塞进工装裤口袋,指尖碰到那张泛黄的纸条。他没掏出来,只是隔着布料按了一下,转身朝村东头的老屋走去。太阳刚过山脊,影子还短,但他已经走得满头大汗。赵铁柱在空地边等他,鲁班尺横在臂弯里,脚边摆着几张草图。林晓棠随后赶到,马尾辫被风吹乱了一缕,他抬手别了别发卡,没说话,直接蹲下翻开图纸。
“三间客房,一间茶室。”赵铁柱用粉笔在泥地上画出轮廓,“”但结构得定下来。我带的材料只能撑传统架式,要是你非要玻璃幕墙、地暖管线,那得另算。”
林晓棠指着图纸一角:“排水系统必须前置。雨水收集槽要嵌进屋檐,不然雨季冲垮地基,后期没法补。”
“榫卯接头不能改。”赵铁柱拍了下大腿,“你那铁管子一穿,整架松了,风一吹就晃。”
陈默没接话,从背包里取出一本皮面册子。他翻开,纸页脆响,停在一页手绘图上。线条细密,标注着“穿斗式屋架,承重七尺,避风向南”。他指着主梁下方一道凹槽:“这里预留槽位,嵌排水管。框架用老法子,但内部走线按新标准。”
赵铁柱凑近看,手指顺着线条滑动。半响,他点头:“能做,但得加两根副梁,稳住测压。”
林晓棠在本子上记下数据,歪头看了会儿,说:“屋面高度可以调高五度,加快排水,还能顺势把槽口藏进去。”
三人围着图纸,石灰粉一点点勾出边界。陈默蹲着,用手掌丈量门窗间距。赵铁柱用尺子校正转角,林晓棠在边上标出管线走向。日头渐高,轮廓清晰起来。三间客房并列,茶室独立一角,门廊朝南,留下一片空地种树。
陈默合上图册,在末页看见一行小字:“材贵省用,地利为先。”他没多看,把册子收好。
“明天开工。”赵铁柱说。
陈默点头,起身拍掉裤腿上的灰。
镇上建材店的卷帘门刚拉开一半,老板就摇头:“环保木料断货了,水泥涨了百来块,钢筋每吨加四百。你要是急,得加价拿货。”
陈默翻开笔记本,一页页翻过支出项。外墙涂料、地砖、灯具——能拖的都标了圈。他咬下笔帽,写下“暂缓涂料,结构优先。”
“要多少?”老板问。
陈默报出数字,对方拨了算盘,报出总价。比预算高出两万三千。
他没说话,从口袋掏出一本存折。红色封皮褪成粉,边角卷起。他翻到余额项,手指停在数字上。片刻后,他抽出一万两千元,递过去:“先付定金,余额三天内结清。”
老板收下钱,开单时瞥了眼存折内页,一张照片夹在里面:两个少年站在村口小树前,一人扛铁锹,一人扶树苗。陈默合上存折,塞回口袋。
“货三天内送到?”他问。
“送,但水泥只够一车,多的等下周。”
陈默记下,转身出门。阳光刺眼, 他眯了下眼,把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写下“资金缺口,,待补”。笔尖顿了顿, 在下面加了一句:“借款,记村账。”
回到空地,石灰线还在。赵铁柱带着两个工人在检查地基标高。林晓棠蹲在茶室位置,用卷尺量间距。陈默走过去,正要说话,赵铁柱抬头:“王老三家今早来过,把线扯了。”
“什么时候?”
“天没亮。他儿子拿竹竿扫的,石灰全糊了。
陈默没动,看了眼王老三家方向。屋顶瓦片残缺,灶房外墙裂了道缝。
“他没说原因?”
“说门冲他祖坟,坏了风水。”赵铁柱冷笑,“全村就他讲究这个。”
林晓棠合上卷尺:“要不换个位置?”
“不能换。”陈默说,“地势、采光、排水都定了,挪了就得重算。”
他转身往王老三家走。赵铁柱跟上,林晓棠迟疑一秒,也跟了过去。
王老三在院里劈柴,见三人来,斧头停在半空。
“你家屋顶漏得厉害。”陈默说,“灶台裂了,住着不安全。”
王老三不答,低头继续劈。木头裂开,他喘了口气:“你们要建,换个地方,门冲我家,子孙不利。”
“门可以改。”陈默说,“挪七尺,朝东南。不影响结构。”
王老三抬头:“你说改就改,祖坟是大事。”
“你家房子,我们免费修。”陈默说,“瓦、墙、灶,全换新的。”
王老三手一抖,斧子砸进木墩。
“凭什么?”
“就凭你住在这村。”陈默说,“民宿建起来,你家也能做点生意。卖茶、卖菜,或者当保洁。收入比种地高。”
王老三盯着他,嘴唇动了动。
“我不信空话。”
“那就看行动。”陈默回头,“老赵,带人去看看他家屋顶,今天就把修房方案拿出来。”
赵铁柱应了声,绕到屋后。
王老三站在原地,没栏。袖口随动掀开,露出半截工牌带子,褪色布条下隐约印着“青山砖厂”四个字。
林晓棠走近,从白大褂口袋掏出一包种子:“这是耐阴草种,铺在屋后能防潮。要不要试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请大家收藏:(m.2yq.org)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