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不信,是没见过。”陈默把工具一件件收进箱子,“只要看到价值,就会伸手。 ”
他点点头,翻开本子,在页面写下三个词:抗震原理、结构美学、可持续建造。然后圈了起来。
“下周的课,我准备从地震模拟开始。”她说,“再找几个老房子案例,让大家看到修缮的实际用途。”
陈默嗯了一声。他走到墙边,迎头看着那处被拆开的连接点。阳光照进来, 显出木纹的走向,像一条静静流淌的河。
“我小时候,我爸常在院子里做活。”他忽然说, “夏天晚上,他一边刨木头,一边讲鲁班的故事。我说不想听,他就敲我脑门,说‘哪天我不在了,这些话你还记得,就是传下来了’。”
林晓棠没接话,只是轻轻合上了笔记本。
下午三点, 村里广播了通知:“匠艺工坊首期报名点设在民宿样板间,今晚六点试讲,请携带身份证登记。”
消息传得很快。晒谷场上几位老人凑在一起抽烟,议论纷纷。
“老陈家的儿子,回来真干实事。”
“可不是,连城里人都跑来学?”
陈默在屋里打磨一段新做的榫头,砂纸来回推拉,木香渐渐弥漫。林晓棠把打印好的课程表贴在门侧,又摆出几个简易模型供人参观。
一辆自行车停在门口,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探出头来。
“叔叔,我能看看吗?”
陈默点头,放下砂纸。“当然能。来,这是最简单的直榫,你想试试组装吗?”
孩子眼睛亮了,小跑进来。林晓棠蹲下教他怎么对准卯眼,轻轻一推, 咔哒一声,拼好了。
“我做到了!”她跳起来,举着模型给外面的母亲看。
女人笑着点头,对陈默说:“老师傅传给您的,您又传给孩子,这不就是一代代传下去吗?
陈默没答,只是把那个小模型放进孩子手里:“下次再来,教你做会转动的榫轮。”
太阳偏西, 风从山口吹进来,掀动了贴在墙上的图纸一角。林晓棠伸手去压,发现背面还有一行铅笔写的字:“父辈所守,非木非石,乃心之所系。”
她没问是谁写的,只是默默把它翻正,用图钉重新固定。
陈默站在展台前,手里握着一段刚成型的榫头,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父亲照片上。相框边缘有些褐色,但笑容依旧沉静。
林晓棠走过去,轻声说:“你说,他能看见吗?”
陈默没有移动视线。
他的手指收紧, 木料的棱角硌在掌心。
喜欢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请大家收藏:(m.2yq.org)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