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北撤的消息确认后,崇祯皇帝终于松了一口气,下旨犒赏三军,并召孙传庭、林宸等有功之臣回京叙功。
离开居庸关那日,关城上下肃穆。幸存将士列队相送,许多人身带伤残,目光却依旧坚定。孙传庭、林宸、尤世威三人向这座浴血坚守的雄关,向长眠于此的袍泽,深深三揖。
“弟兄们,保重!”孙传庭声音洪亮,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
“他日若虏寇再至,我林宸,必再与诸位并肩!”林宸朗声道,目光扫过每一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
尤世威更是红着眼圈,挨个拍着老兵们的肩膀,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回京的路上,满目疮痍。被焚毁的村庄,荒芜的田地,零星可见倒毙路旁的饿殍,无声地诉说着这场劫难的惨烈。林宸心情沉重,他看到一些幸存百姓麻木地挖掘着草根,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所有希望。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喃喃自语,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孙传庭骑在马上,面色同样凝重:“虏寇虽退,然京畿元气大伤。若不尽快赈济安抚,恐生民变。”
然而,当他们抵达北京城外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城门张灯结彩,官员们冠带整齐,列队相迎,仿佛迎接的不是刚从尸山血海中归来的将士,而是凯旋的庆典。
“陛下有旨,宣孙传庭、林宸、尤世武、曹变蛟、黄龙等,即刻入宫见驾!”司礼监太监高声宣旨。
紫禁城,皇极殿。崇祯皇帝端坐龙椅,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殿下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周延儒、杨嗣昌等人赫然在列。
“臣等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孙传庭、林宸等人跪拜行礼。
“众卿平身!”崇祯声音洪亮,透着喜悦,“卿等浴血奋战,力保社稷,居功至伟!朕心甚慰!”
他当即下旨封赏:孙传庭加太子少保,实授兵部尚书,赐斗牛服;林宸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仍兼顺天府尹,赐蟒袍玉带;尤世威恢复总兵官衔,镇守蓟镇;曹变蛟、黄龙等各有升赏。
“臣等谢陛下隆恩!”众人再次叩首。
然而,封赏的喜悦还未散去,周延儒便出列奏道:“陛下,如今虏寇已退,然京畿残破,百废待兴。当务之急,乃是赈济灾民,恢复生产。然国库空虚,钱粮匮乏。臣以为,此前为应对虏患,诸多开支,或可酌情削减,以纾国用。”
他这话看似为国着想,实则意有所指。立刻便有御史附和:“周阁老所言极是!臣闻登州水师耗费巨万,然于此次御虏,未见其功。如今海疆暂平,不若裁撤部分水师战舰,节省开支,用于赈灾。”
“臣附议!神机新军装备精良,然编制庞大,耗费亦是不菲。当此艰难之时,或可适当裁减员额,以减轻朝廷负担。”
矛头直指林宸苦心经营的水师和新军!
林宸心中怒火升腾,他知道,这是周延儒一党的反扑!他们不敢直接攻击刚立下大功的孙传庭,便拿他开刀,试图削弱他的力量。
他立刻出列反驳:“陛下!诸位大人所言,臣不敢苟同!登州水师虽未直接参与此次陆战,然其护送登莱兵跨海勤王,震慑东南,功不可没!岂能因一时未见其功便轻言裁撤?至于神机新军,此次居庸关血战,火器之利,有目共睹!若非新军将士奋勇,居庸关恐早已不保!裁减新军,无异于自毁长城!”
孙传庭也沉声道:“陛下,林佥都所言极是!虏寇虽退,然其主力未损,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此时裁撤水师、新军,实乃短视之举!当务之急,非是节流,而是开源!臣请陛下,严查此次御虏过程中,那些拥兵自重、贻误军机、甚至克扣粮饷之将领官员,追缴其贪墨之财,用于赈灾和强军!”
他这话,直接将矛头指向了洪承畴、左良玉等人,以及负责粮饷调度的杨嗣昌!
杨嗣昌脸色顿时变得难看,出列道:“孙部堂此言差矣!洪督师、左总兵等,亦有难处。粮饷调度,千头万绪,岂能一概而论?至于追缴……无凭无据,岂能妄动大臣?”
朝堂之上,顿时又成了争吵的战场。主战派要求追究责任、加强军备,而周延儒一党则强调困难、主张妥协。
崇祯皇帝看着下面吵成一团的臣子,刚刚的好心情荡然无存。他既觉得孙传庭、林宸说得有理,又担心追究过甚,引发更大的动荡。最终,他采取了和稀泥的态度。
“好了!此事容后再议!”崇祯不耐烦地挥挥手,“当务之急是赈济灾民,恢复秩序。孙传庭,你既为兵部尚书,便与户部会同,尽快拿出个章程来!林宸,你协助孙尚书,处理好京畿善后事宜。退朝!”
退朝后,林宸与孙传庭并肩走出皇极殿。
“孙大人,看来这朝堂之争,比关外厮杀,更加凶险啊。”林宸苦笑道。
孙传庭冷哼一声:“魑魅魍魉,何足道哉!只要我等行得正,坐得直,便不怕他们搞鬼!林大人,京畿善后,关系重大,尤其是那些受灾的百姓,必须妥善安置,绝不能让他们再流离失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请大家收藏:(m.2yq.org)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