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水师奇袭辽东的捷报,如同在沉闷压抑的朝堂与京畿投下了一颗火种,瞬间点燃了久违的激情与希望。然而,这希望的火光能燃烧多久,却依然取决于北方那片被血与火浸透的土地上,谁能真正掌控命运的走向。
一、 御前定策,帝心稍转
文华殿内,因登州捷报而带来的振奋气氛尚未完全消散。崇祯皇帝脸上多日来的阴霾似乎被驱散了些许,他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案,目光扫过殿下神色各异的群臣。
“黄龙跨海击虏,扬我国威,可见水师并非虚设!林卿力主开海、筹建水师,有先见之明!”崇祯的声音带着难得的肯定,目光落在林宸身上,“林卿,水师后续事宜,你需与曾樱、黄龙妥善谋划,务求再接再厉!”
“臣,遵旨!”林宸出列躬身,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更深的紧迫感。一次战术胜利,并不能扭转战略态势。
崇祯又看向一直沉默的孙传庭(已奉密诏短暂回京述职):“孙先生,水师已开个好头。宣大前线,朕予你临机决断之权,望你能审时度势,寻机破敌,早日解北疆之困!” 水师的胜利,像一剂强心针,也让崇祯对孙传庭的“谨慎”有了一丝松动,给予了有限的主动权。
“臣,万死不辞!”孙传庭声音洪亮,他知道这“临机决断”四字来之不易,是林宸和黄龙在侧翼用命搏来的机会。
周延儒、杨嗣昌等人面色不佳,但此时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反对。杨嗣昌只能出列道:“陛下,水师建功,固然可喜。然陆上战事仍是根本,粮饷调度,臣必殚精竭虑……”话说得漂亮,但如何“殚精竭虑”,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这一次,崇祯没有完全被糊弄,他打断道:“杨卿,朕要知道的是实实在在的粮草何时能运抵宣大!户部需给出明确章程!”
“是……是,陛下。”杨嗣昌额头见汗,喏喏退下。
朝会散去,孙传庭与林宸并肩而行。
“林侍郎,多谢!”孙传庭低声道,一切尽在不言中。若非林宸在朝中周旋,乃至行险令水师出击,他绝无可能获得这宝贵的主动权。
“孙师言重了,皆是为国事。”林宸沉声道,“机会已争来,接下来,就看前线将士了!”
二、 宣府血战,僵局难破
然而,前线的形势依旧严峻。获得了“临机决断”权的孙传庭,立刻返回昌平大营,试图打破僵局。他判断,进攻宣府的豪格部虽然兵力雄厚,但连日攻城,士气已显疲态,且其与多尔衮部之间,存在可供利用的空隙。
“尤世威、侯拱极!”孙传庭点将。
“末将在!”二将出列。
“命你二人,各率本部精锐,于今夜子时,悄然出城,突袭豪格大营左翼!不求歼敌多少,但要打乱其部署,焚其粮草辎重!”
“末将领命!”
是夜,宣府城门悄然洞开,尤世威、侯拱利率领数千敢死之士,人衔枚,马裹蹄,如同暗夜中的幽灵,直扑清军大营。
起初,进展顺利。明军成功突破了清军外围警戒,点燃了数处营帐和辎重车,引发了一片混乱。豪格从睡梦中惊醒,又惊又怒,急忙调兵围堵。
“不要乱!结阵!长枪在前,火铳在后!”尤世威临危不乱,指挥部队且战且退。
侯拱极更是勇猛,为掩护主力后撤,亲率家丁断后,与清军巴牙喇兵血战,身被数创,犹自死战不退,最终在亲兵拼死护卫下,才杀回城中。
此次夜袭,虽未取得决定性战果,但也狠狠打击了清军的嚣张气焰,烧毁部分粮草,迫使豪格放缓了攻城节奏,暂时稳住了宣府防线。然而,明军也付出了不小代价,伤亡近千,侯拱极重伤,宣府依旧处于被围困状态,僵局并未真正打破。
三、 大同风云,忠奸互现
大同方向的压力稍轻,得益于曹变蛟之前的奋战以及水师袭扰辽东带来的牵制。但城内的气氛同样紧张。
总兵王朴经上次大败和参将刘宝叛降后,早已胆气尽失,终日惶惶。虽表面遵从孙传庭将令守城,但私下里却与某些人书信往来密切。
这日,王朴密召心腹家将入室,压低声音道:“京城可有新消息?周阁老那边……怎么说?”
家将低声道:“老爷,周阁老让人传话,说……说让老爷相机行事,务必保全实力,勿要……勿要孤注一掷。”这话说得隐晦,但意思很清楚,是让王朴在关键时刻可以“灵活”处理,甚至暗示了某种退路。
王朴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但求生的欲望最终压倒了忠义:“我明白了……你下去吧,小心行事。”
与此同时,曹变蛟则在大同城头日夜巡防,激励士卒。他与宣府方向的苦战感同身受,对王朴的畏缩早已不满。
“王总兵,”曹变蛟找到王朴,语气严肃,“孙督师令我部相机策应宣府。末将打算三日后,率骑兵出城,袭扰多尔衮侧后,使其不能全力支援豪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请大家收藏:(m.2yq.org)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