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宸主导的新政,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冲刷着帝国积弊。然而,被触动的利益集团并未坐以待毙,他们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悄然编织着一张巨大的网,等待着给予林宸及其事业致命一击的机会。风暴,正在平静的表象下悄然酝酿。
一、 朝堂发难,道德绑架
这一日的朝会,一开始便弥漫着不同寻常的气息。一位素以“清直”闻名、年高德劭的致仕老臣(被暗中请回),在几位门生故旧的搀扶下,颤巍巍地出现在大殿之上,声称有“关乎国本”的要事面圣。
老臣跪伏在地,声泪俱下:“陛下!老臣本已归隐林泉,然近日闻听朝野议论,心中惶惶,夜不能寐,不得不冒死进言!”
崇祯动容:“老爱卿请起,有何事,但说无妨。”
老臣抬起头,老泪纵横,声音却异常清晰:“陛下!老臣听闻,林阁老新政,于江南之地,竟有‘鼓励妇人务工’、‘女子亦可入学旁听算学格物’之议!此乃牝鸡司晨,阴阳倒置,败坏纲常,动摇国本啊!《礼记》有云:‘男不言内,女不言外’,此乃圣人之训,千古不易之理!若任由妇人抛头露面,干预外事,则家不成家,国将不国!恳请陛下明察,速止此荒谬之政,以正人心,以端风俗!”
这一招极其阴毒!他们不再直接攻击清丈、科举等核心政策,而是揪住林宸在江南推行新政时,一些鼓励民间力量(包括有一定文化的女性参与工坊管理和技术学习)的边缘举措,将其上升到“败坏纲常”、“动摇国本”的高度。这既利用了儒家传统伦理的强大惯性,又能引发朝野上下大多数士大夫(无论派系)的本能反感,试图将林宸置于道德的对立面。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许多原本中立甚至略微倾向新政的官员,也面露犹疑之色。毕竟,“妇人干政”是极其敏感的话题。
林宸心中冷笑,他知道,这是对手精心选择的突破口。他没有立刻激烈反驳,而是等那老臣说完,朝堂议论稍歇,才缓步出列,神色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敬意。
“陈老忧心国本,恪守圣训,其情可感,其志可佩。”他先向老臣微微拱手,语气诚恳。
随即,他话锋一转,面向崇祯和满朝文武,声音清越:“然,臣有一事不明,想请教陈老,亦请诸位同僚共思。”
他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问道:“请问,何为‘国本’?是那虚无缥缈、任由人解释的‘纲常’,还是这实实在在的社稷安危,是那嗷嗷待哺的万千黎民?!”
他不等回答,语气渐趋激昂:“当北虏铁蹄践踏我疆土,掳我百姓,焚我城池之时,是‘纲常’能退敌,还是妇孺的哭声能御寇?当江南水患,灾民流离,易子而食之际,是空谈‘女不言外’能产出粮食,还是恪守‘男女大防’能修筑堤坝?!”
“陛下!诸位同僚!”林宸声音陡然提高,“我大明开国之初,马皇后贤德,佐助太祖,管理内廷,节省用度,乃至过问军国大事,太祖曾言‘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可见巾帼未必不如须眉!如今国难当头,正需上下同心,集举国之力,共度时艰!凡有才能者,无论男女,皆应为国效力!鼓励妇人于工坊习得技艺,管理账目,乃至学习格物,改良织机,增加产出,充盈国库,此乃利国利民之实事,何来‘败坏纲常’之说?!”
他再次将争论从抽象的“义理”拉回到残酷的“现实”和“效用”上,并以太祖和马皇后的旧例,巧妙地化解了“牝鸡司晨”的指控。
“若只因拘泥于故纸堆中的只言片语,便罔顾国家危难,排斥一切可能增强国力的举措,此非维护‘国本’,实乃迂腐误国!若依此论,我大明不如尽废新政,重回那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路,届时,虏寇再来,纲常何存?国本何在?!”
这一番话,如同惊雷,震得满殿文武哑口无言。那陈老臣指着林宸,气得浑身发抖,却一句反驳的话也说不出来。崇祯皇帝听着,也觉得林宸所言在理,尤其是提到开国旧事和现实效用,让他无法支持那看似正确却空洞无物的“纲常”论。
“林爱卿所言,方是经世致用之道!”崇祯一锤定音,“妇人参与工坊、学习技艺,既未干预朝政,又能利国利民,有何不可?此事不必再议!”
二、 江南惊变,民变疑云
朝堂上的风波暂时平息,但江南的暗流却骤然汹涌!
数日后,八百里加急军报和苏明远的密信几乎同时送到林宸案头。
军报称:苏州府吴江县,爆发大规模“民变”!数千“乡民”聚集,捣毁了府衙设立的“劝工局”和几处新式织坊,打伤了官吏和工匠,并打出“反新政、诛林宸”的旗号!局势一度失控,幸得驻军弹压,方才未酿成大祸,但影响极其恶劣!
苏明远的密信则揭示了更多内情:“……大人,此次民变,绝非偶然!属下查明,为首者乃当地被清丈出大量隐田的豪绅沈家族人煽动!他们利用‘摊丁入亩’后部分佃户实际负担未减(因地主转嫁)的不满情绪,歪曲事实,散布谣言,裹挟无知乡民,蓄意制造事端!其背后,恐有更深层次的指使,意在将‘民怨’引向朝廷和新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请大家收藏:(m.2yq.org)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