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臻握着方向盘,侧头看了她一眼。晨光落在苏念脸上,把她的睫毛染成了金色,她的眼神很软,像含着水,说起祖父时,语气里满是怀念。“我父亲也说过类似的话。”他的声音很轻,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温柔,“他说沈家欠苏家的,这辈子一定要还。”
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总在书房里翻看一本旧相册,里面有张照片是父亲和苏念祖父的合影,两人站在一件青花瓶前,笑得很开心。父亲说,当年若不是苏爷爷帮忙,沈家的文物早就被文物贩子偷走了,“以后你要是遇到苏家的人,一定要好好待他们,不能忘恩。”那时候他还不懂,直到遇到苏念,看到她为了找国宝奔波,为了修复玉佩熬夜,他才明白父亲说的“恩情”,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还债”,而是两代人守护国宝的约定。
“其实你不用觉得欠我什么。”苏念转头看向他,眼神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守护国宝,就是在完成两家的约定,以前的恩怨,就让它过去吧。”她知道沈亦臻一直因为父亲的事愧疚,可那些过去的误会,在找到石窟图纸、听到李伯的证词后,早就烟消云散了。她更在意的,是现在和未来——和沈亦臻一起,把祖父和他祖父的约定继续下去,把那些藏在石窟里的国宝好好保护起来。
沈亦臻点点头,心里忽然觉得,能遇到苏念,是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他小时候总觉得,守护国宝是件沉重的事,像背着一座山,可现在有苏念在身边,这份沉重好像变成了温暖的责任,让他觉得踏实又有力量。车子转过一个弯,阳光突然穿透云层,洒在公路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紧紧靠在一起。
三个小时后,车子终于到了云台山脚下。山脚下有个小小的村落,向导已经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着了。向导姓陈,是考古队的老队员,头发花白,脸上刻着风霜,手里拿着一个牛皮本,上面记满了云台山石窟的资料。“沈先生,苏小姐,你们可来了。”陈向导笑着迎上来,他的声音洪亮,带着山里人的爽朗,“昨晚下了点小雨,山路可能有点滑,咱们一会儿走慢些。”
沈亦臻从车上拿下登山装备,分给苏念一副手套和一根登山杖:“手套是防滑的,登山杖你拿着,万一脚下不稳能撑一下。”他还特意给苏念的登山鞋喷了防滑剂,蹲在她面前时,头发垂下来,挡住了额头,苏念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忍不住说了句“谢谢”。
陈向导看着两人,忍不住笑了:“你们俩倒像老搭档了,我还以为第一次来会紧张呢。”他翻开牛皮本,指着上面的地图,“咱们今天走的是东线路,这条路离第三窟最近,不过要爬一个小时的山,中途有个观景台,咱们可以在那儿歇会儿。”
三人收拾好东西,往山里走。山路确实有些滑,昨晚的雨水让泥土变得松软,苏念走得有些小心,沈亦臻一直走在她旁边,时不时伸手扶她一下。山里的空气很清新,满是草木的香气,小鸟在树枝上叫着,声音清脆,偶尔有露珠从树叶上滴下来,落在手背上,凉丝丝的。
苏念拿着祖父的罗盘,时不时看一眼,罗盘的指针稳稳地指着北方,和陈向导手里的现代指南针分毫不差。“你祖父这罗盘可真好用,比我们队里的老罗盘还精准。”陈向导凑过来看了一眼,眼里满是赞叹,“现在能用好这种老物件的年轻人,可不多了。”
苏念笑了笑:“是祖父教我的,他说不管什么时候,老物件都有老物件的用处,不能丢。”她想起祖父教她用罗盘时,总说“做人要像罗盘的指针,不管遇到什么风雨,都要守住自己的方向”,那时候她不懂,现在跟着沈亦臻一起找国宝,她才明白,祖父说的“方向”,就是守护国宝的初心。
走了大概四十分钟,山路渐渐变陡,陈向导停下脚步,指着前面的一块平坦的石头:“前面就是观景台了,咱们歇会儿再走。”三人走到观景台,站在上面往下看,能看到山脚下的村落像个小小的模型,远处的河流像一条银带,绕着山蜿蜒。
沈亦臻从背包里拿出热水,递给苏念和陈向导:“喝点热水暖暖身子,一会儿要进石窟,里面会更冷。”他还拿出了巧克力,分给两人,“补充点能量,后面的路更难走。”
苏念咬了一口巧克力,甜意瞬间在嘴里散开,她看着沈亦臻,发现他正看着远处的山,眼神里满是期待。“你以前来过云台山吗?”她忍不住问。
沈亦臻摇摇头:“没有,不过我父亲以前来过,他说云台山的石窟很神奇,里面的雕刻能看出不同朝代的风格。”他转头看向苏念,“等咱们找到国宝,看完石窟,我带你去山顶看日落,据说这里的日落特别美。”
苏念点点头,心里忽然充满了期待。她想象着找到国宝时的场景,想象着和沈亦臻一起站在山顶看日落的样子,那些曾经让她觉得沉重的秘密,现在好像都变成了值得期待的未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m.2yq.org)目光所及都将是你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