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石窟里的线索
云台山的晨雾还没散尽,湿润的水汽裹着松针的清香,在石阶上凝结成细小的水珠。苏念踩着石阶往上走,登山靴底碾过落叶,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她手里紧紧攥着那本泛黄的修复笔记,纸页边缘被指尖反复摩挲,已经起了毛边——这是祖父留下的唯一线索,也是解开苏家与沈家百年约定的关键。
“小心脚下。”沈亦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快走两步,伸手扶住她的胳膊。方才在山脚下,苏念差点被松动的石块绊倒,此刻他的掌心隔着冲锋衣,传来温热而沉稳的力道,让她莫名安下心来。
向导老周走在最前面,他是当地有名的考古队向导,常年在云台山石窟一带活动,对这里的每一条通道都了如指掌。他手里的探照灯射出一道强光,劈开前方的浓雾,照亮了布满青苔的石壁:“前面就是石窟群了,从这里进去,第三窟在左侧最里面,只是这几日雨水多,路不好走。”
苏念抬头望去,只见前方的山壁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洞窟,洞口被藤蔓缠绕,隐约能看到石壁上斑驳的雕刻痕迹。她深吸一口气,把修复笔记揣进内兜,跟着老周钻进了第一个洞窟。
洞窟里弥漫着潮湿的霉味,脚下的碎石硌得人脚掌发疼。探照灯的光柱在石壁上移动,照亮了壁上残缺的佛像——有的佛像失去了头颅,有的手臂断裂,只剩下残破的衣纹线条,在黑暗中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苏念放慢脚步,指尖轻轻拂过石壁上的刻痕,忽然想起祖父曾说过,云台山石窟的雕刻始于北魏,历经数代修缮,每一刀每一笔都藏着工匠的心血。
“苏小姐,小心点,这些石壁年头久了,容易掉渣。”老周回头提醒道,他指着前方一个狭窄的洞口,“那就是第三窟,进去的时候注意低头,洞口矮。”
沈亦臻先弯腰钻了进去,随后伸手接过苏念的背包,帮她托着后背,让她顺利进入洞窟。第三窟比外面的洞窟更显逼仄,顶部低垂,石壁上布满了细密的裂纹,探照灯的光一照,能清晰看到裂纹里积着的灰尘。
“笔记里写着‘第三窟,左壁,莲花纹后’。”苏念拿出修复笔记,借着探照灯的光仔细核对,“我们找找左壁的莲花纹。”
三人分散开来,沈亦臻站在左壁前,用探照灯一点点扫过石壁。石壁上刻着许多模糊的图案,有飞天、有祥云,还有一些残缺的经文,唯独没看到莲花纹。苏念有些着急,往前走了两步,不小心撞到了身后的石柱,探照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光柱瞬间歪向一边,正好照在左壁角落的一处刻痕上。
“等等!”苏念突然喊道,她捡起探照灯,快步走到左壁角落,“你们看这里!”
只见石壁的角落里,刻着一朵半开的莲花,花瓣上布满了青苔,若不是刚才的意外,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这个不起眼的雕刻。莲花的花瓣线条流畅,虽然被青苔覆盖,却依然能看出当年雕刻时的细腻——花瓣的边缘刻着细小的纹路,花心处还留有一个小小的圆孔,像是被什么东西撬动过。
老周凑过来,用手拂去莲花纹上的青苔,指尖触到石壁时,忽然顿了顿:“这雕刻后面好像是空的。”他试着用手指推了推莲花纹的花心,石壁竟然微微晃动了一下,发出“吱呀”的声响。
沈亦臻立刻上前,蹲下身仔细观察莲花纹的结构:“这应该是个机关,花心是触发点。”他握住花心处的圆孔,轻轻往旁边一拧,只听“咔嚓”一声,莲花纹所在的石壁缓缓向外移动,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通道。
通道里黑漆漆的,一股阴冷的风从里面吹出来,带着泥土和腐朽的气息。老周从背包里拿出手电筒,往通道里照了照:“通道大概有十几米长,里面的情况不清楚,我们得小心点。”
“我走在前面。”沈亦臻把探照灯挂在脖子上,从背包里拿出登山杖,“苏念你跟在我后面,老周你断后,注意观察身后的情况。”
苏念点点头,握紧手里的修复笔记,跟着沈亦臻走进通道。通道里的地面凹凸不平,全是碎石和泥土,每走一步都要格外小心。沈亦臻用登山杖探着路,遇到凸起的石块就提醒苏念抬脚,遇到凹陷的坑洼就用手扶住她的胳膊,生怕她摔倒。
通道里很安静,只能听到三人的脚步声和呼吸声,还有探照灯照射石壁时发出的微弱反光。苏念跟在沈亦臻身后,能看到他宽厚的背影,心里忽然觉得很安稳——从一开始的互相试探,到后来的并肩寻找线索,再到现在的生死相依,她对沈亦臻的感觉,早已从最初的警惕,变成了如今的信任。
走了大概十几米,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微弱的光亮,沈亦臻加快脚步,走到通道尽头时,突然停下脚步,惊叹地说道:“这里竟然有个石室!”
苏念快步走上前,只见通道尽头是一个宽敞的石室,石室的顶部很高,上面刻着星空图案,虽然布满了灰尘,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恢宏——星空中的每一颗星星都用不同颜色的石头镶嵌而成,有的呈白色,有的呈蓝色,还有的呈红色,像是把整个夜空都搬进了石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m.2yq.org)目光所及都将是你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