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文物追回
凌晨四点的滨海市,晨雾还像未褪尽的墨色晕染在城市上空,城郊的仓储物流园里一片寂静,只有几盏路灯在薄雾中透出昏黄的光,将巡逻保安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突然,一阵急促的警笛声划破了黎明的静谧,三辆警车带着刺眼的警灯,沿着园区主干道疾驰而来,稳稳停在了编号为“B7”的仓库门前。
“各小组注意,按照预定方案展开行动,注意保护现场文物,避免造成损坏!”带队的市公安局文物犯罪侦查支队队长赵磊推开车门,低沉的指令通过对讲机清晰地传到每个警员耳中。他身着便装,眼神锐利如鹰,紧了紧腰间的执法记录仪,率先朝着仓库大门走去。身后,十余名警员迅速散开,形成半圆形的包围圈,手中的强光手电同时亮起,光束穿透薄雾,将仓库入口照得如同白昼。
仓库的卷帘门紧闭着,上面挂着一把生锈的大锁。警员小李上前,用专用工具轻轻撬动,只听“咔哒”一声脆响,锁芯应声而开。两名警员合力将卷帘门向上拉起,金属摩擦地面的刺耳声响在寂静的园区里格外清晰。门刚拉开一道缝隙,一股混杂着灰尘、霉味和淡淡樟木香气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里面的人听着,我们是市公安局文物犯罪侦查支队的,现在依法进行搜查,请立即配合!”赵磊对着仓库内喊话,声音洪亮有力。仓库内没有任何回应,只有空气流动时带动灰尘的细微声响。赵磊朝身旁的警员使了个眼色,众人手持手电,小心翼翼地鱼贯而入。
仓库内部空旷而杂乱,堆放着各种废旧纸箱、破损的家具和一些零散的货物,地面上布满了厚厚的灰尘,只有几条新鲜的脚印通向仓库深处。警员们分工明确,一部分人负责搜查四周,另一部分人则跟着脚印向前推进。手电的光束在黑暗中扫过,照亮了角落里堆积的杂物,也照亮了墙壁上斑驳的污渍。
当光束扫到仓库最里面的一个大型木质货架时,赵磊的脚步停住了。货架上覆盖着一块厚重的深蓝色丝绒布,丝绒布的边缘有些磨损,但依然能看出材质的考究。赵磊示意众人放慢动作,自己则一步步靠近货架,心脏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根据前期的侦查线索,那件失踪多日的唐三彩马,很可能就藏在这里。
他伸出手,轻轻掀开丝绒布的一角。一瞬间,一抹鲜艳的色彩在手电光下跃入眼帘,黄、绿、白三色釉彩交织在一起,流淌出温润而灵动的光泽。随着丝绒布被缓缓揭开,一尊造型雄健的唐三彩马完整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这尊唐三彩马高约七十厘米,长约六十厘米,通体以黄釉为底,马身两侧装饰着翠绿的卷草纹,马鞍和马镫则以洁白的釉色点缀,色彩搭配和谐而艳丽。马匹昂首嘶鸣,双耳直立,双目圆睁,仿佛正准备挣脱束缚,驰骋沙场。马的肌肉线条雕刻得极为流畅,四肢矫健有力,就连马鬃和尾巴的鬃毛都刻画得根根分明,栩栩如生。最令人惊叹的是釉色的流淌效果,三种颜色在高温烧制过程中自然交融,形成了层次丰富的肌理,既有瓷器的细腻,又有雕塑的立体感,尽显唐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找到了!”小李压低声音惊呼,眼中满是激动。赵磊伸出手,轻轻触摸着马身的釉面,指尖能感受到瓷器特有的温润质感,同时也能察觉到岁月留下的细微痕迹。他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着马腹下方的一处暗刻款识,确认这正是半个月前从市博物馆临时展厅失窃的那尊唐代三彩腾空马——这件文物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不仅工艺精湛,更承载着唐代的历史文化信息,价值不可估量。
“立即通知文物鉴定中心的专家前来现场,同时对文物进行妥善包装,全程录像记录。”赵磊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既是因为追回文物的激动,也是因为深知这件文物的重要性。警员们迅速行动起来,拿出特制的防震泡沫和木质包装箱,小心翼翼地将唐三彩马包裹好,几个人合力将包装箱抬起来,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呵护一件易碎的珍宝。
就在这时,仓库外侧传来一阵骚动,一名穿着黑色夹克的中年男子试图强行闯入,被守在门口的警员拦住。“你们凭什么搜查我的仓库?这是我的私人财产,你们无权干涉!”男子情绪激动,大声叫嚷着,试图挣脱警员的阻拦。
赵磊闻声走了出去,上下打量着这名男子——他正是滨海市私立民俗博物馆的馆长陈明远,也是这次文物走私案的主要嫌疑人。半个月前,市博物馆举办“唐代文物特展”,这尊唐三彩马作为核心展品展出,却在开展后的第三天夜里失窃。警方经过多方侦查,发现失窃案并非普通盗窃,而是一起有预谋的文物走私案,陈明远通过境外走私团伙,提前策划了盗窃行动,将文物藏匿在自己的私人仓库中,准备伺机通过地下渠道销往国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m.2yq.org)目光所及都将是你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