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这粥里是不是加了啥好东西?” 个抱着孩子的妇人问道,她怀里的婴孩正吮吸着沾了粥汁的手指,原本蜡黄的小脸竟有了点血色。“俺家囡囡昨天还发着烧,喝了这粥就好多了。”
慈航道人指着老槐树:“是这棵树显灵了,它的根须能汲来甘甜的地下水。” 他故意让三光柳的青色露水顺着树干流下,在树根处凝成一汪小小的水潭,“你们以后可以来这里取水,记得留一半给树浇水。” 百姓们哪里知道,这是他用灵力催生出的假象,只为让他们心安理得地接受帮助。
施粥到第三日时,十里八乡的灾民都闻讯赶来。慈航道人不得不扩大粥棚,又教会几个身强力壮的村民如何用漏斗调和露水 —— 他故意放慢动作,让他们看清楚每一滴露水的用量,还编了套 “观星量水” 的说法,说何时滴露水、滴多少,都要按星象来定。
“道长,黑龙潭的水快被挑光了。” 李伯满头大汗地跑过来,羊皮水桶在他肩上晃悠,“再这么下去,不出五天咱们又得断水。” 远处的土路上,还不断有灾民扶老携幼地走来,他们拖家带口,脸上布满绝望。
慈航道人望着天边毒辣的日头,忽然想起《神农百草经》里的记载:西陲有种沙枣,根系能深入地下百丈,耐旱耐贫瘠,果实还能充饥。他取出玉净瓶,将三光柳的青色露水混入随身携带的沙枣种子中,又教村民们在老槐树下开垦出片土地,按照特定的间距播种。“这些种子需用晨露浇灌,七天后便能发芽。” 他故意将播种的手势做得繁复些,让村民们觉得这是某种神圣的仪式。
然而麻烦还是找上了门。第七日清晨,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官差带着十几个衙役闯进村子,腰间的钢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谁是这里的主事?” 官差勒住马缰,马蹄扬起的尘土落在粥棚的粥桶里,“县太爷说了,凡有粮米者,一律上交官府,违抗者以通匪论处!”
李伯上前求情,却被衙役推得一个趔趄:“大人,这都是仙长给俺们救命的粮食……” 话没说完,就被官差的马鞭抽在脸上,顿时起了道血痕。
“住手!” 慈航道人挡在李伯身前,玉净瓶在袖中轻轻震动。他没有施法,只是平静地看着官差,“这些粮食够你们塞牙缝吗?” 官差正要发作,忽然看到慈航道人眉心的 “卍” 字金光,不知为何竟打了个寒颤。
“你…… 你是玄门修士?” 官差的声音有些发虚,他去年在省城见过游方道士做法,知道这些人不好惹。但想到县太爷的吩咐,还是硬着头皮说,“就算你是修士,也不能违抗王法!”
慈航道人取出三粒辟谷丹,弹指间落在官差马前:“你且带回去给县太爷,告诉他这丹药一粒能顶三天口粮。若他肯开仓放粮,我保他辖区内明年五谷丰登。” 金色丹药在阳光下流转,竟映出官差背后的粮仓虚影 —— 那是广成子翻天印的余光,特意为震慑宵小所留。
官差看着丹药上流转的金光,咽了口唾沫,最终带着衙役灰溜溜地走了。村民们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夸赞,慈航道人却望着刚发芽的沙枣苗出神。“这些苗还需要更多的水。” 他轻声道,忽然想起黑龙潭的位置,那里的水源或许能引来。
当夜三更,慈航道人来到黑龙潭。潭水已浅得能看见水底的卵石,岸边还散落着不少空水桶。他展开玉净瓶,三光柳的枝条垂入潭中,青色露水如细线般注入水底。奇妙的是,随着露水落下,潭底竟隐隐传来汩汩的声响,水面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
“道长在做法?” 李伯不知何时跟了过来,手里还提着盏油灯。昏黄的灯光下,他看见潭水中映出无数细小的光点,那些光点顺着水流的方向,竟朝着村子的方向移动。“这些光是……”
“是龙王爷派来的水脉。” 慈航道人笑道,他故意让部分露水顺着地下暗河流向沙枣田,“明日你们去看看,地里的土会不会变湿润。” 他知道,这种善意的谎言,比直白的道法更能给百姓希望。
接下来的半个月,慈航道人每日都在施粥后教村民们耕作。他按照《神农百草经》的记载,教他们如何给沙枣苗除草、施肥,甚至编了首 “耕作歌”,让孩子们传唱着记忆农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处暑不出头,割了喂老牛……” 稚嫩的歌声在黄土坡上回荡,竟驱散了不少绝望的气息。
县太爷后来真的派人送来了一批陈粮,虽多是发霉的糙米,却解了燃眉之急。送粮的衙役偷偷告诉李伯,县太爷服下那三粒丹药后,多年的咳疾竟好了,现在逢人就说西陲有位活菩萨。
一个清晨,慈航道人正在沙枣田查看长势,忽然发现有几株苗叶尖发黄。他蹲下身,指尖抚过叶片,发现土壤下三寸处异常干燥。“是水脉没引到这里。” 他取出玉净瓶,正要滴入露水,却被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拦住。“道长,俺娘说不能总麻烦神仙。” 小姑娘捧着个破碗,里面盛着半块黑乎乎的东西,“这是俺家最后一块麦饼,给您补补力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请大家收藏:(m.2yq.org)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