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余烬下的火种
陈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左手打着点滴,右手缠着绷带,脸色还带着水箱浸泡后的苍白。林宇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将一份刚出炉的调查报告推到他面前,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陈立东案的后续进展。
“陈立东的真实身份已经核实,”林宇的指尖划过报告上的照片,那是十年前陈立东在生物研究所的工作证,照片上的他右眼还没有浑浊,眼神却已透着一股偏执的锐利,“他确实是陈默的叔叔,当年利用所长身份秘密开展‘灵踪’项目,所谓的实验事故是他自导自演,目的是销毁证据并假死脱身。”
陈峰咳嗽了两声,声音还有些沙哑:“那个境外服务器呢?查到他和哪些人联系了吗?”
“服务器被加密了,信息科破解了一部分数据,发现他和几个东南亚的地下组织有交易,主要是出售改良版的‘灵踪’试剂。”林宇的眉头拧了起来,“更麻烦的是,我们在他的住所搜出了一份名单,上面有二十多个人名,都是曾经参与过‘灵踪’项目的研究员或实验者,现在大多下落不明。”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陈峰的手指在床单上轻轻敲击,“这些人要么是潜在的受害者,要么可能被他发展成了组织成员。”
正说着,病房门被推开,陈默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干净的病号服,眼神比之前在旅馆见到时清明了许多,只是眉宇间仍有挥之不去的阴郁。“陈警官,林警官。”他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放在床头柜上,“这是我熬的粥,听说峰队醒了,特意送过来。”
“恢复得怎么样?”林宇问道。陈默在研发中心协助控制试剂泄漏后,就被送到医院接受心理干预和身体检查,目前诊断显示他的精神状态正在好转。
“好多了,”陈默的目光落在陈峰的伤臂上,露出愧疚的神色,“对不起,都是因为我们陈家的事,才让你受了伤。”
“不关你的事,”陈峰摆了摆手,“你能站出来指证陈立东,已经帮了大忙。对了,你还记得名单上这些人吗?”他指了指报告上的名单。
陈默凑近看了看,指尖在其中一个名字上停住:“这个人叫赵伟,当年是项目组的技术骨干,擅长基因序列编辑。事故后他说要回老家,后来就断了联系……我记得他对陈立东的理念很痴迷,说不定还在跟着他做事。”
“我们查过赵伟的档案,”林宇补充道,“他的户籍显示五年前就迁到了城南的一个老小区,但物业说他常年不在家,房子一直空着。”
陈默突然想起什么:“他有个怪癖,喜欢收集旧钟表,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座钟。当年研究所的仓库里有一个坏了的老座钟,他硬是修好了摆在自己的实验室里。”
林宇和陈峰对视一眼,这个细节或许就是突破口。
两天后,林宇带着两名警员来到城南的老小区。这是一片即将拆迁的区域,墙皮斑驳的居民楼之间堆着杂物,空气中弥漫着霉味。赵伟的家在三楼,防盗门的猫眼被涂成了黑色。
“敲门。”林宇对身边的警员使了个眼色。
敲门声在寂静的楼道里回荡,许久都没人应答。林宇示意警员用工具开锁,门“咔哒”一声开了,一股浓重的灰尘味扑面而来。
房间里果然空无一人,家具上蒙着厚厚的白布,看起来确实很久没住人了。但林宇注意到,客厅墙角的插座上插着一个充电器,指示灯还亮着——有人最近来过。
他的目光扫过房间,最终落在卧室的衣柜上。衣柜门虚掩着,里面挂着几件旧衣服,最下面压着一个盖着布的东西,轮廓像是座钟。
林宇走上前掀开布,果然是一个黄铜座钟,钟面上的玻璃蒙着灰尘,但指针还在缓慢转动。他仔细检查座钟,发现底座有被撬动过的痕迹,打开底座的暗格,里面藏着一个U盘和一本笔记本。
U盘里是一份未完成的实验报告,标题写着“灵踪试剂稳定化方案”,署名是赵伟。报告里提到,他在陈立东的基础上改良了试剂配方,减少了精神副作用,但需要一种罕见的植物提取物作为稳定剂,而这种植物只在江城郊外的雾灵山有分布。
笔记本里记录着密密麻麻的交易信息,其中几笔大额转账的收款方地址指向雾灵山附近的一个小山村。
“看来他躲在雾灵山。”林宇合上笔记本,眼神变得锐利,“而且很可能在秘密生产改良后的试剂。”
他们立刻驱车前往雾灵山。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两旁的树林越来越茂密,雾气也越来越浓,能见度不足五米。快到那个小山村时,前方的路被一棵倒下的大树挡住了。
“下车步行。”林宇熄灭引擎,拔出配枪。
三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雾中,周围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走到村口时,看到一间亮着灯的木屋,里面隐约传来机器运转的声音。
林宇示意警员守住门口,自己则悄悄靠近窗户,透过缝隙往里看——赵伟正坐在一台精密的仪器前,手里拿着试管,往一个烧杯里滴加绿色的液体。房间的角落里堆着十几个贴着标签的瓶子,上面写着“稳定剂-雾灵山变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迷案追缉:灵踪异事簿请大家收藏:(m.2yq.org)迷案追缉:灵踪异事簿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