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两天,《鬼吹灯》的数据彻底失控。
收藏数从几千一路狂飙,破万,两万,三万…
推荐票如同潮水般涌入后台。
评论区喧嚣鼎沸,活跃度堪比凌晨的批发市场。
“墨香阁观光团打卡”、“千秋大佬牛逼”、“此书必火,立帖为证”之类的留言层出不穷。
最直观的变化,体现在番茄文学网悬疑分类的新书榜单。
《鬼吹灯》,这匹无人预料的黑马,以近乎蛮横的姿态,强势冲入前三。
榜单前两位,是悬疑分类的老牌大神,同期发书,自带庞大的粉丝基础。
《鬼吹灯》却硬生生挤了进去,将一众准备充分的新书远远抛在身后。
“老…老大。”杨琳像一阵风刮进主编办公室,将手机屏幕几乎怼到刘岩面前,气息不匀。
“第三!悬疑第三,总榜前五十!”
刘岩目光从电脑屏幕移开,落在杨琳递来的手机上,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查看后台数据。
“留存和追读呢?”他声音平稳。
“逆天,您看这曲线,新增读者画像也非常好…”杨琳的手指因为激动微微发颤。
刘岩接过手机,沉默地翻看着更详细的数据:新增读者画像、章节追读比例、用户评论反馈。
那几条近乎垂直上扬的数据线,让他这位见惯风浪的老编辑,也不得大吃一惊。
良久,他把手机还给杨琳,表情恢复了惯常的严肃。
“通知运营,推荐资源,能给的,都给《鬼吹灯》倾斜。”
杨琳愣住,随即眼睛瞪得溜圆。
“全…全都给?”
“对,全都给。”刘岩手指在桌面上轻敲,语气斩钉截铁。
“这本书的潜力,可能超出我们预估,我要看看,它到底能冲到什么高度。”
他停顿了一下。
“数据监控不能停,尤其是用户反馈,任何异常,立刻汇报。”
“明白!”杨琳重重点头,仿佛注入了无穷动力,转身又冲了出去。
刘岩看着她风风火火的背影,微微摇头,目光重新落回电脑屏幕。
……
《鬼吹灯》的强势崛起,不可避免地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
很快,一个名为“网文深扒君”的账号在墨香阁论坛,发布了一个帖子。
【帖子标题:理性讨论,最近爆火的《鬼吹灯》某些设定,是不是有点眼熟?】
【内容:纯路人…最近看了《鬼吹灯》…写得不错…但看到一些设定,总觉得既视感…比如‘人点烛,鬼吹灯’的规矩,还有管墓里大家伙叫‘大粽子’…好像在哪本老书里见过?
记不太清了,大概是十年前一本叫《墓影传说》的冷门太监书?有大佬有印象吗?单纯好奇,没说抄袭哈。(狗头保命)】
帖子措辞谨慎,绝口不提“抄袭”,却字字句句指向那个方向。
“眼熟”、“既视感”、“好像见过”,再配上那本闻所未闻的十年前冷门太监书《墓影传说》,暗示意味不言而喻。
不久,帖子的截图开始出现在各个读者群和小说贴吧。
“卧槽?真的假的?《鬼吹灯》抄的?”
“《墓影传说》?没听过啊…”
“不好说,‘人点烛鬼吹灯’这设定确实精髓,不像新人能想出来的…”
“呵呵,果然有问题。”
质疑的声音,开始零星渗透进《鬼吹灯》原本火热的评论区。
“作者大大,点蜡烛的设定真是原创吗?看到有人说跟一本老书很像…”
“‘大粽子’这称呼,是作者自己想的,还是有出处?”
“融梗怪滚出网文圈。”
沈墨刚看完《鬼吹灯》最新更新,正回味着精彩情节,就看到有人转发了“网文深扒君”的帖子截图,并@了他。
【路人甲:@墨染千秋大佬,你怎么看?你力荐的《鬼吹灯》好像被人扒皮了?】
沈墨点开截图,扫过那故作无辜的文字,眉头瞬间锁紧。
又是这种下作手段。
他冷哼一声,手指在键盘上疾飞,直接在墨香阁新开一帖。
【帖子标题:某些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样子,真难看。】
【内容:刚看到有人拿一本十年前的太监破烂来碰瓷《鬼吹灯》,简直滑稽。
‘人点烛鬼吹灯’、‘大粽子’这些设定,在《鬼吹灯》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自洽、充满想象力的盗墓世界观的核心元素。
其系统性、叙事价值和创新性,是那本所谓的《墓影传说》(如果真有这本书的话)能比的?典型的看人火了就泼脏水,手法低级到可笑。
奉劝某些阴沟里的东西,有时间搞小动作,不如回去打磨自己的破烂。
连这点辨别能力都没有的读者,也别看网文了,回去看动画片吧。】
沈墨的帖子火力全开,毫不留情,直接将质疑怼了回去。
他大佬的身份加上犀利的言辞,瞬间压制了不少摇摆的声音。
“支持千秋大佬,明显是眼红搞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让你写公益歌,没让你写哭全网啊请大家收藏:(m.2yq.org)让你写公益歌,没让你写哭全网啊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