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麻生太郎随日军入侵中国。
他擅长骨雕艺术,对大唐文化痴迷得欲罢不能,收藏许多中国古代文物。
他所在的部队,一枪不发占领了北大营。他杀人如麻还有谋略,由士兵一步步提升为大佐,任日本关东军驻守丹城守备部队司令官。他恪守“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战略,建立千里“无人区”,如日经年地讨伐、围剿东北抗日力量。
他对支那人毫无半点怜悯之心,不管男女老少妇孺儿童,连孕妇肚子里没出生的孩子都不放过,杀一个少一个。他写过一首小诗,在关东军流传:
支那的黑土地为什么变红?
是我用支那人的血染红!
我的脚为什么这么大,
腿为什么这么长?
因为我的一双脚,
踏遍了整个满洲,
还要踏遍整个支那!
无辜百姓被杀害,赵尚志、杨靖宇、赵一曼、陈翰章之死,都和他有关。他为日本占领东北立下汗马功劳,被天皇授予大勲位菊花大绶章。
军事重镇丹城,是皇军在东宁要塞西部的主要后方基地。麻生太郎呕心沥血,不断更新作战方案,调整战略部署。他在市内及周边地区建筑四个可大量屯兵的军事要塞,勾连十余条铁路、公路军用干线和六个机场。守住雪岗大桥,就能迟滞盟军对整个防线的全面进攻。盟军即将大兵压城,他率领关东军旧部严防死守,背水一战守住大桥,是带来战略转机的关键。没有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和八路军的抵抗,支那战场绝不是今天的态势。守住最后一道防线两虎山据点,就能坚持到国民党蒋介石的军队占领东北,宁肯战死也不向共产党八路军投降。
任何人无法窥测麻生太郎的内心世界。他绝对效忠天皇,内心里从没把日本当成自己国家。他自小受骨雕艺术家父亲的影响,痴迷中国文化,崇尚中国唐朝。他的国家是唐朝,被视为东瀛的日本是唐朝一部分。他从来没把北海道当成自己家乡,他的家在唐都长安。他没把麻生家族当成祖宗,他的祖宗是徐福。
他更没把自己当成侵略者,而是支那人率先侵占了大唐,因此才改朝换代。他是理直气壮地为了收复国土恢复大唐,才来到之那进行战斗。
当他第一次踏上大唐土地,泪流满面“扑通”跪地:你的孩子终于回家了!他恨自己回天无力,东瀛人更是无能,偌大的大唐,竟让委琐的支那人霸占了一千多年!别人为在旅大地区设立关东洲成立满洲国而沾沾自喜,在他眼里就是卖国,天皇就是最大的卖国贼。他对大唐倍感亲切,我的大唐我的家啊,不能由支那人继续霸占了!大战在即,他违犯在战场上不可带家属随军的禁令,发急电让妻子女儿速来丹城。除了以此鼓励部下,如果丹城沦陷皇军战败,他们一家人一起在大唐的土地上玉成,生不能做大唐之人,死也要做大唐之鬼。
妻子和女儿已经乘飞机在丹城降落,他驱车从防区回家。离开雪岗大桥桥头堡,麻生太郎的汽车变成了蜗牛,艰难地朝城中蠕动。他自以为固若金汤的,完全不是他所想像。他的关东军旧部大部分战死,剩下的战斗骨干,全被他部署到城南。守城的士兵,都是刚征召入伍的开拓团成员和侨民,没经过正规训练没参加过战斗,只是穿着皇军军装的乌合之众,他越不想看见越往眼睛上撞。
站岗的老头兵弯腰驼背,像扛着锄头一样扛着步枪,向他敬礼如同挥赶苍蝇。此人叫左藤贤二,来自长崎,是一个没有土地的穷苦农民,连媳妇都娶不上。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士兵,似被腰间的两盒子弹压垮,身体前后摇晃,吃力地端着沉重的步枪。他们不时眺望盟军进攻的方向,目光中充满恐惧。几个邋邋遢遢走没走相站没站相的士兵,咳咳嗽嗽一边走一边抽烟。墙上贴着他亲自拟定的日本人不准出城的公告,没有半点威慑力。一群群蝗虫般的日本商人和侨民,有的乘汽车有的乘马车大包小裹扶老携幼,向林西和方正方向逃命。
战败已不可避免,他顿时有了不祥之兆。麻生太郎的军车寸步难行,警卫不得不下车驱赶路人。一辆大车的辕马受惊,拖着马车横冲直撞。几个宪兵跑过来,开枪击毙辕马。这下更麻烦了,马车和死马堵在路中间。司机好不容易把车倒出去,绕行好几圈,才开进一座戒备森严的唐式四合院。院子里的两座主屋之间,由带有直棂窗的回廊连接而成。屋内更是古色古香,全按大唐风格摆设。
墙上挂满麻生太郎在民间抢来的珍贵字画,有阎立本的 “步辇图”、“簪花仕女图”,周昉的“宫乐图”,有颜真卿的真迹和褚遂良的书法。华丽润妍、丰满端庄的板足案、翘头案和三彩柜上,摆满大唐的黑釉陶马、仕女佣、铜镜、金银器和各种雕塑,甚至还有一架曲辕犁。中国民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大博物馆,他所要的宝物应有尽有,信手拈来。麻生太郎最喜爱的,是阎立本那幅“步辇图”。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存画,被认作宋朝摹本,也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走出小西山请大家收藏:(m.2yq.org)走出小西山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