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还在玻璃上滑落,陈默没有回头。指挥中心的大屏已经切换成新的界面,程雪站在副控台前,手指快速敲击键盘,将全球三十个风险节点的数据流同步到主会议系统。
九名国际风控专家陆续进入附属会议室,各自打开终端设备。他们来自不同国家,背景各异,但都带着同样的疑问:一个企业自建的AI系统,凭什么主导全球商业风险预判?
“开始吧。”陈默说。
程雪点头,按下确认键。整面墙的巨幅地图瞬间亮起,红、黄、绿三色光点密布。台风路径、工人罢工、疫情扩散、政变信号……所有危机事件都被拆解为可读数据,在屏幕上实时跳动。
“这是‘预测者联盟’系统的首秀。”程雪的声音很轻,但足够清晰,“它不是单一模型,而是由量子计算、行为追踪、舆情分析和地理传感组成的复合网络。过去七十二小时,我们成功预警了西非排爆、南美使馆撤离和东南亚台风疏散。”
一名欧洲专家皱眉:“数据量太大,容易误判。地缘政治变量复杂,AI无法理解权力博弈。”
“我们不靠猜测。”程雪调出第一组画面。
屏幕分割成三个窗口。左边是西非某国废弃变电站外景,G组特战队员正拆除遥控引爆装置;中间是南美总统府周边交通热力图,无人机标记出武装车队移动轨迹;右边则是东南亚沿海村庄,村民沿着AI规划路线向高地转移。
“这些行动都在预警发出后四小时内完成。”她说,“提前时间最长的是台风疏散——七十六小时。”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你们怎么保证响应速度?”亚洲专家问。
陈默开口:“因为地面执行团队一直在线。”
他话音刚落,雷虎推门进来,身后跟着四名特战队员。他摘下作战手套,直接接入前线通讯频道。
“现在启动全球联动响应协议。”他说,“模拟反恐部署,目标区域为中东、东欧、南太平洋三地。”
命令下达,大屏切换至三维沙盘。七支特战队从不同基地出发,AI自动分配资源、优化路线、预判天气影响。医疗包、通讯中继站、装甲车数量全部由系统动态生成。
“中东小组需穿越沙漠,系统建议凌晨两点出发,避开沙暴。”
“东欧小组遭遇边境检查,AI提供备用通关方案。”
“南太平洋小组船只故障,就近调度民用渔船接应。”
全程无一人迟疑,所有决策在0.6秒内传达。
27分钟后,三地“目标点”被同时标注“已控制”。
会议室里有人站起身,盯着屏幕反复核对时间戳。
“这不可能这么快。”欧美专家低声说。
“这不是演习。”雷虎看着对方,“刚才那七支队伍,全是实战编制。他们每天都在处理真实威胁。”
程雪补充:“系统不会替代人,只是让人更快看见危险。”
又过了几分钟,一名非洲专家举起手:“我想接入我的机构数据库,做一次交叉验证。”
程雪立即开放接口权限。十分钟后,对方点头:“你们的模型对罢工潮的预测准确率比我们高19%。”
其他人开始低声交流。有人调出自己机构的历史案例,逐一比对系统推演结果。
最终,九名专家围拢到会议桌前,查看最后一份报告——未来48小时全球高危事件清单。
“南亚电力网面临黑客攻击,概率83%。”
“北欧港口可能因劳资纠纷停摆。”
“澳洲矿场地质不稳定,有塌方风险。”
“这些我们都还没公开。”一名专家说。
“但现在你们知道了。”陈默走到地图前,“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把危机拦在发生之前。”
他转向所有人:“从今天起,‘预测者联盟’正式运行。任何加入的机构,都可以接收预警信息,也可以贡献数据源。但我们有一个条件——必须接受AI统一调度指令。”
“这意味着什么?”有人问。
“意味着当系统发出警报时,你们的人必须立刻行动。”陈默说,“不能等开会讨论,不能等上级批复。谁犹豫,谁就会让整个链条失效。”
短暂沉默后,欧洲专家率先签字。接着是亚洲、非洲、美洲代表。一份电子协议在终端间流转,九枚数字签名依次落下。
“合作成立。”程雪轻声说。
她的电脑弹出提示:全球联防网络已激活,三十个节点全部上线。量子风控模型获得国际认证,编号QF-234。
雷虎摘下AR眼镜,擦了镜片边缘的水汽。他对陈默点头:“所有小组待命,响应延迟低于0.8秒。”
陈默站在巨幅世界地图前,指尖轻轻转动左手无名指上的祖母绿戒指。窗外夜色如墨,城市灯火映在玻璃上,与屏幕中的光点重叠。
大屏上,红点一个接一个熄灭。新的黄绿预警不断生成,又被迅速处置。
“现在。”他说,“该让世界跟着我们的节奏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之涅盘棋局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之涅盘棋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