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抵达汜水仓时,天边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
守仓的小吏和十几个老弱残兵,还在营房里酣睡,做着天下太平的美梦。
战斗甚至没有发生,白毦兵如水银泻地般潜入,悄无声息地控制了整个粮仓,打开仓门时,堆积如山的粮袋所散发出的霉味与谷物香气,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返程的路上,他们途经一处被焚烧过半的村庄。
火光未熄,哭喊声隐约传来。
赵云勒马停步,派人侦查,得知是一小股流寇正在村中劫掠。
他眉头紧锁,军令是不得暴露身份,但眼前的惨状却让他无法坐视。
“传我将令!”赵云的声音冰冷,“全体下马,焚烧我军所有备用旗帜,换上从流寇尸体上剥下的破烂民衣,兵刃藏于身后。我们不是刘备的白毦兵,我们是‘山中义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半个时辰后,当那伙正在狂欢的流寇被从天而降的“义军”砍瓜切菜般解决时,他们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惹上的是何方神圣。
赵云枪出如龙,一击毙杀贼首,白毦兵们则化身黑夜中的死神,三十七颗头颅落地,上百名被掳的妇孺被解救出来。
当他们带着缴获的粮草物资和被解救的百姓准备离开时,村中的老者率领所有幸存的村民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他们没有问这支“义军”的来历,只是自发地点燃了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他们离去的道路,那点点火光,在黑暗的旷野上,汇成了一条沉默却温暖的长龙。
与此同时,周仓率领的五千屯田民兵,则大张旗鼓地进入了成皋县。
他们没有杀气腾腾,反而像是逃难的队伍,个个面带菜色,却纪律严明。
而走在队伍最前方的,是甘夫人和她的妇孺队。
一入城,她们便在城中广场上支起了数十口大锅,雪白的大米混着野菜被投入翻滚的沸水中,浓郁的粥香很快便飘满了全城。
一张巨大的告示被贴在城墙上:“奉朝廷密诏,振威校尉刘备,不忍见中原百姓流离失所,特遣军旅前来安民。凡我军所至,不征一兵一卒,不加一毫一赋,开仓放粮,只求百姓安居乐业!”
紧接着,一群衣衫干净的孩童,唱着新编的童谣,跑遍了城中的大街小巷:“董卓跑,贼兵逃,城里来了刘备好。不抢粮,不烧房,开门不杀还发粮!”
躲在家中瑟瑟发抖的百姓们,先是闻到了粥香,接着听到了童谣,最后看到了那张告示。
他们将信将疑地打开门缝,看到的不是凶神恶煞的士兵,而是一张张和他们一样饱经风霜的脸。
那些屯田民兵,脱下军装就是农夫。
他们默默地维持着秩序,将热气腾腾的米粥一碗碗地递到百姓手中。
人心,就在这一碗碗米粥,一句句童谣中,被迅速瓦解,然后,又以一种更坚固的方式重新凝聚起来。
其余三县,几乎是兵不血刃,望风而降。
百姓们甚至主动打开城门,迎接这支“运粮队”的到来。
当赵云率部归营时,刘忙早已等候多时。
他看着赵云身后那上百名被解救的百姓,以及那几车从流寇营寨里缴获的物资,却没有先问战果。
他只问了一句:“子龙,可曾暴露我们的旗号?”
赵云摇头,将焚旗更衣、自称“山中义军”之事详禀一遍。
刘忙听完,不怒反喜,猛地一拍手掌,大笑道:“好!做得好!子龙,这就叫摘果子,不背锅!既得了实惠,又全了名声,一举两得!”
消息很快传到了酸枣联军大营。
袁绍闻讯,勃然大怒,在帐中猛地一拍桌案:“竖子刘备!安敢如此大胆,趁我等与董卓鏖战,竟在背后私占城池,攫取土地!传我将令,命颜良即刻点兵五千,去将那七城给我夺回来!”
“主公息怒!”一旁的沮授连忙劝道,“万万不可!刘备此举,虽是实占,用的却是‘安民’之名。他开仓放粮,剿灭匪寇,活人无数,正是收拢人心之举。我军若此时出兵攻打,便是与民为敌,非但不能成功,反会落得一个暴虐无道的恶名,失了天下人心。依我之见,不如暂且忍耐,他既要收拾烂摊子,便让他去收。此等小利,不足挂齿,待其树大招风,自会有人替我等收拾他。”
而在另一边,曹操的营帐中,他手持一卷兵书,听着斥候的汇报,脸上却浮现出一丝冰冷的笑意。
“以安民为名,行吞并之实。避实击虚,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刘玄德,有点意思。”他对身边的荀彧说道:“他走的每一步,都踩在人心向背的节点上,看似仁义,实则狠辣无比。此人步步为营,隐忍图之,若不尽早除之,不出三年,必成心腹大患。”
江东孙坚大营,程普从前线归来,面色凝重地对孙坚说道:“主公,那刘备不争虎牢一时之胜负,却悄无声息地在后方连下七城,其手段,闻所未闻。他不要战功,不要虚名,专夺能养兵、能生聚的人心之基。此非寻常枭雄之举,而是……帝王之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请大家收藏:(m.2yq.org)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