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概率低于百分之十。”
“分析师”那句冰冷、精确、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话语,如同淬毒的冰锥,深深扎入沈清弦的耳膜,刺穿了她强装镇定的外壳,将最后一丝微弱的希望彻底冻结、碾碎。周维明……那个给予她最初信任、为她铺下这条荆棘之路、如师如父的男人,生还的希望,被一个百分比无情地宣判了。尽管早有预感,但当这残酷的结论以如此“科学”和“客观”的方式被道出时,那巨大的悲恸和负罪感依旧如同海啸般瞬间将她吞没。她眼前一黑,身体晃了晃,不得不伸手扶住冰冷的墙壁才勉强站稳,指甲深深抠进金属墙面,留下几道白痕。
“分析师”似乎完全没有在意她的反应,或者说,她的情绪波动并不在对方的“观测”和“数据收集”范围之内。她只是平静地交代完“需要持续价值贡献”和“后续深入测试”的要求,便如同完成一项日常任务般,转身离开了房间。金属门合拢的轻微气流声,在死寂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刺耳。
沈清弦背靠着墙,缓缓滑坐在地,将脸深深埋入膝盖。没有哭声,只有肩膀无法控制的剧烈颤抖和压抑到极致的、破碎的喘息。泪水无声地汹涌而出,浸湿了单薄的裤腿。守碑人、陈谨、赵志远、夜莺、老铁……现在,连周维明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她手中的“火种”而熄灭。这条用鲜血铺就的路上,只剩下她一个人,孤独地背负着所有的秘密和罪孽,被困在这个看似安全、实则更加令人窒息的地下牢笼里。
“长期庇护需要持续的价值贡献”……“更深入的认知测试和生理指标监测”……这些词汇在她脑中反复回响,带着一种不祥的预兆。她不再是“被保护者”,而是“有价值的样本”。交出经历报告只是开始,接下来,恐怕就是将她的大脑和身体,都变成这个“方舟”基地数据库里的冰冷数据点。直到她失去所有“价值”为止。
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反抗!必须找到出路!
强烈的求生欲和愤怒,如同岩浆般在悲痛的灰烬下重新涌动。她猛地抬起头,擦干眼泪,眼中燃烧起一种近乎偏执的火焰。她不能倒下,周维明和所有人的牺牲不能白费!她必须活下去,把真相带出去!
接下来的几天,沈清弦表面上配合着基地的安排。她按时进食,接受治疗,在有限的区域内“散步”,甚至开始主动完成“分析师”偶尔通过电子手写板发来的、更加细致和刁钻的“补充问卷”。但她暗中开始了更加积极和危险的观察与试探。
她仔细观察每一次送餐、医护巡查、甚至清洁机器人进入房间的时间间隔、人员行为模式、以及他们携带设备上的任何细微特征。她发现,负责日常接触的人员似乎分为两类:一类是像“分析师”那样穿着白色研究服、气质冷静的“科研人员”;另一类则是穿着灰色制服、动作刻板、几乎不说话的“安保或后勤人员”。科研人员似乎拥有更高的权限,但数量较少。安保人员则无处不在,眼神警惕。
她尝试在一次医护换药时,假装无意中打翻了水杯,水溅到了医护人员的鞋子上。对方只是机械地后退一步,拿出仪器快速清理,整个过程没有一丝情绪波动,也没有任何交流,仿佛一台执行程序的机器。这种非人的冷静,更让人心底发寒。
她还注意到,房间内的空气循环系统出风口,偶尔会释放出一种极其清淡、几乎无法察觉的、带有微弱甜腥气的气味,持续时间很短,之后她会感到短暂的放松甚至一丝困倦。是镇静气体?还是某种……神经监测或调控剂?这个发现让她毛骨悚然。
她开始有意识地在休息厅“散步”时,延长在强化玻璃窗前停留的时间,更加仔细地观察窗外那个巨大的主车间。她发现,那些庞大设备的运行似乎有某种规律性的周期,而且偶尔会有穿着全封闭防护服、与其他人员制服颜色(深蓝色)不同的队伍,从一些隐蔽的通道进出,运送着一些被严密遮盖的、箱状或柱状的物体。那些深蓝色制服的人员,给她一种更加危险和……“非科研”的感觉。
这个基地,绝不仅仅是“观测站”那么简单!它内部似乎有更加隐秘的层级和活动。
第五天,“分析师”再次出现,这次,她身后跟着两名推着带有各种精密探头和显示屏的医疗设备的灰色制服人员。
“沈女士,根据初步数据分析,你的身体恢复情况符合预期。今天开始,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基础生理指标和认知反应的基线测试,以便更准确地评估你的健康状况和……信息承载的稳定性。” “分析师”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流程。
认知测试?终于来了!沈清弦心中警铃大作,但脸上努力保持平静。“需要我做什么?”
“很简单,配合仪器完成一些反应测试和问答即可。” “分析师”示意她坐在一张特制的、带有头部和肢体固定装置的椅子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颜奕江山请大家收藏:(m.2yq.org)红颜奕江山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