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故宫,吕布并未随大流涌向三大殿,而是信步由缰,看似漫无目的地徜徉,实则体内已悄然运转起《地遁篇》功法中的“堪舆点穴”法门,双脚仿佛与脚下这片土地生出玄妙共鸣,每一步都暗合地脉流转的韵律。
与此同时,他那已拓展至二十米方圆的神识,如最精密的雷达波般,以自身为中心,无声无息地向四周及地下渗透、扫描。
只是用神识钻地本就耗损甚巨,非必要时他也不愿自讨苦吃,唯有遇可疑之处才会多费心神。
恢弘的殿宇、如织的游人、喧嚣的声浪……这些浮于表面的景象,于他眼中不过是水面浮萍,而他的探查早已穿透浮萍,直探水下潜藏的暗流与淤泥,追寻着常人无从感知的隐秘。
起初的感知与预期并无二致:微微偏斜的中轴线如蜿蜒龙脊,承载着磅礴肃穆的“皇道之气”。
这股气息历经数百年沉淀,虽因皇权消逝而稍显沉寂,根基却依旧稳固,透着无可撼动的堂皇正大。
东西六宫与御花园等地的气场亦各有韵味,或雍容华贵,或清雅绝尘,或灵秀逼人,虽有强弱之分,却皆在“皇气”范畴之内,一脉相承。
然而,当行至保和殿后方,临近乾清宫广场时,吕布的脚步却悄然一顿。
此处的“气”格外浑厚凝练,显然是整个紫禁城气运流转的关键节点。更让他上心的是,《地遁篇》的“堪舆”感应竟捕捉到一丝难以言喻的“镇物”气息,隐隐源自节点地底深处!
这气息并非来自单一物件,而是复数形态,彼此气机相生相制,缠绕成一个极其隐秘的循环格局。
吕布心中一动,刻意放缓脚步,目光看似流连于汉白玉栏杆的精美雕饰,神识却已骤然凝聚,如锥般向那感应到的地底深处钻探而去!
神识穿透层层夯土层,掠过暗藏的砖石结构,所遇阻力渐增,却在他强横修为的支撑下,依旧艰难地向下延伸——十五米、十七米、十七米五、十七米七……
就在神识探查即将抵达极限的刹那,他强忍着头脑传来的刺痛,终于“看”清了地底的景象!
那并非想象中的墓穴或密室,而是在致密土层与特殊石材构筑的基址中,巧妙嵌藏着五个大小相若、呈“?”形排列的石函,石函之间以金属管相互连通,构成隐秘的整体。
这些石函材质特异,非金非玉,泛着沉稳的哑光,能有效隔绝寻常探查,若非他以“堪舆点穴”法门配合神识,绝难窥其踪迹。
而真正令他心头剧震、险些失态惊呼的,是神识穿透石函后,清晰“感知”到的内部器物——那是五方形态高度相似的大印,制式皆为螭虎纽、方圆四寸,与记忆中东汉“传国玉玺”一脉相承,赫然是五方玉玺!
更奇的是,这五方玉玺的材质、气韵与印文,竟暗合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彼此牵制又相互滋养,构成一个精妙绝伦的闭环阵法:
东边的那块刻着“青木玺”,应是和田青玉,玉质温润如凝脂,泛着青碧光晕,似有草木生机流转。螭虎纽雕刻得舒展灵动,纹路如藤蔓缠绕,印文为“承天育物”。
其气如苍林,主“生”,为阵法之“始”,源源不断散发生机,滋养另外四方玉玺,是整个阵局的能量源头,对应五行之“木”。
西边的那块刻着“白金玺”,应该是羊脂白玉,莹透如冰,纯净无杂,泛着冷冽银辉,内部玉筋如金属脉络。螭虎纽线条刚硬凌厉,獠牙外露,印文为“镇国安邦”。
其气如锐金,主“杀”与“守”,锋芒毕露却不躁动,克制青木玺的过盛生机,又能斩断异种气息的侵蚀,对应五行之“金”。
南边的那块刻着“赤火玺”,好像是赤血红玉,玉色如烈焰凝血,红得浓烈灼热,表面泛着流动的珠光,仿佛裹着一层星火。螭虎纽姿态威猛,眼含赤光,印文为“受命定鼎”。
其气如燎原之火,主“旺”与“明”,能引燃白金玺的刚锐之气,又能驱散地底阴邪,却被北方黑水玺的寒凝之力牵制,不致火势燎原,对应五行之“火”。
北边的那块刻着“黑水玺”,是一种黑玉,通体呈深玄色,隐有波光流转,好似冰寒刺骨,却在深处藏着一丝温润。螭虎纽雕刻古朴,身形盘曲如渊,印文为“济顺承泽”。
其气如深海寒潭,主“藏”与“润”,能收敛赤火玺的燥烈,滋养中央黄土玺的厚重,却被青木玺的生机破土而制,对应五行之“水”。
中央的那块刻着“黄土玺”,应该是极品田黄玉,玉质为黄色,带着土沁斑纹,如同大地肌理,显得厚重沉稳。螭虎纽磨损最甚,身形敦实,纹路如山川脉络,印文为“厚德载物”。
其气如厚土,主“稳”与“容”,位居阵法中央,承接四方玉玺之气,调和金木水火的偏颇,是整个阵局的中枢,对应五行之“土”,起到承上启下、平衡全局的关键作用。
这五方玉玺按五行方位排布,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形成周而复始的相生循环;同时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又构成精妙的相克制衡,既无过盛之弊,亦无偏弱之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吕布重生现代》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爱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爱言情!
喜欢吕布重生现代请大家收藏:(m.2yq.org)吕布重生现代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