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甲坊组装立体生态农场模块的璃材碎片还在案头散落,李长安已在生态与地质工坊的案前绘制新图纸。玻璃地下生态农场的主体是地下三层穹顶式结构,外层采用加厚高透无菌璃板与夯土结合的防护层,内层按功能划分 —— 地下一层为 “立体种养区”,沿用立体农场的模块化设计,增设铜制恒温管道;地下二层为 “能源供给区”,配备畜力驱动的通风机与地热换热装置;地下三层为 “物资储备区”,用璃制储藏柜保存种苗与收获的食材。他将立体农场的空间利用技术与罗马商人提及的 “地下恒温特性” 原理结合,借助地下稳定的温度(15-20℃)与湿度,搭配地热与通风系统,实现 “禽 - 鱼 - 菌 - 菜” 全年无休种养,填补了传统农业 “受季节气候影响大、冬季产出稀缺” 的空白。“地下农场要刻十三组参数,” 他对工匠们说,“一组标各层空间容积,一组标恒温范围,一组标地热换热效率,一组标通风量,一组标各物种生长周期(四季适配),一组标模块承重上限,一组标能源消耗,一组标食材储存周期,一组标防灾等级,一组标维护周期,一组标入口防护设计,一组标应急通道位置,一组标年总产出量,璃制防护层外侧刻玄甲坊云纹暗记,既防仿制又方便识别,还能让使用者一眼认出正品。”
“大人,司农寺的冬耕博士与长安东宫的后勤官一同求见,博士说北方冬季严寒,蔬菜产量不足平日三成,百姓常面临‘冬菜贵如金’的困境;后勤官说东宫冬季需大量新鲜食材,靠外地运输不仅成本高,还常因风雪延误变质,已有四批冬运蔬菜因冻坏报废。” 王玄策引着两位捧着冻坏蔬菜与冬季种养报告的来访者进来,冬耕博士拿着颗冻裂的萝卜,后勤官展开标红 “运输损耗区” 的路线图,“我们愿以《地下恒温种养秘要》与《冬季食材储运法》孤本换技术,还说要把各自的冬农经验献上。” 李长安带着二人前往玄甲坊地下试验场,展示刚建成的小型地下生态农场 —— 场内雏鸡啄食、鲫鱼游弋,平菇长势喜人,生菜翠绿鲜嫩,恒温管道与通风机运转有序,温度计显示场内始终保持 18℃,与室外零下五度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这地下璃园能突破季节限制,冬季产出量与夏季持平,” 李长安指着长势旺盛的作物,“带你们看的立体农场是破空间之困,这地下农场便是破季节之困。”
当冬耕博士看到地下农场冬季蔬菜产量与夏季无差,后勤官发现东宫冬季食材运输成本降低七成,当即把《地下恒温种养秘要》《冬季食材储运法》与冬农经验一同奉上。“往日北方十亩冬田,只能产出一亩菜,现在有这宝贝,冬菜产量能提至夏菜的九成!” 博士捧着新鲜生菜感叹,后勤官也激动道:“往日东宫冬季食材损耗率超四成,现在有这器械,损耗率能压至不足一成!” 司农寺卿与京兆府尹闻讯后,共同带着府库的百斤铜材、璃板与抗寒种苗前来,恳请在长安周边、北方各州府及边境军营修建地下生态农场,愿以两署九成的冬季农资与后勤储备作为交换。
李长安笑着应允,却提出条件:“需统一地下农场规格 —— 玄甲坊出标准恒温控制、防灾设计与模块布局模板,保证各地农场冬季温度波动不超 ±2℃,防灾等级达‘抗雪防洪’,避免因设计偏差导致种养失败或灾害损失。” 司农寺卿与京兆府尹满口答应,他们未曾留意,璃制防护层的云纹暗记中,藏着用粟特文写的地热管道布局参数,且恒温系统的阀门接口与云纹咬合,外人即便仿制,也难做出温度稳定、防灾达标的地下农场。
消息传回长安,五姓七望的手段转向了地下农业领域。他们买通工匠在璃制防护层偷减厚度,导致保温性下降;还故意篡改地热管道走向,造成场内温度不均,部分区域低于 10℃,作物冻伤。李长安得知后,索性在玄甲坊举办 “地下农场验收试炼”,每座新建农场都需经过 “冬季恒温测试” 与 “防灾模拟测试”—— 连续七日维持 15-20℃恒温、通过人工模拟风雪灾害无损坏者才准启用。“凡用玄甲坊地下农场的机构,可获赠专用温度校准仪与防护层维护膏,” 这招让天下地下种养项目只认带云纹的璃制防护层。
解决了质量问题,李长安将地下生态农场技术推向更多场景。他发现西域戍边军营冬季酷寒,食材供应更难,于是设计出 “寒地加固型地下农场”—— 加厚璃制防护层、增设双层地热管道,适配零下二十度的极端气候;又为江南水乡设计 “防潮型地下农场”,在物资储备区加装除湿装置,避免潮湿导致食材霉变。西域军营试用后,冬季食材自给率从一成提至八成,江南水乡也反馈食材储存周期延长两月,西域节度使与江南水司分别以五十斤冬储肉、三十斤防潮食材交换技术,还愿传授寒地防冻法与水乡防潮技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长安秘物栈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唐长安秘物栈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