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鼻尖凑近麦区的茎秆,清晰嗅到叶片光合作用后散发的清新气息,还隐约捕捉到一丝蚜虫特有的甜腥气。大唐的农师正蹲在田垄间,用竹竿轻轻靠向麦秆,对围拢的军民说:“中原农耕老话说‘拔节中期重固秆’,这时候茎秆长得快、韧性弱,遇大风最易倒伏。咱们用中原的竹竿搭‘三角支架’,每三株麦秆围一根竹竿,你们吐蕃的草绳柔韧性好,绑秆时记得留半寸空隙 —— 太紧会勒伤茎秆,太松又起不到固定作用,得刚好让茎秆能轻微晃动才好;另外,这几日雨水多,田里潮,蚜虫、叶斑病最易滋生,中原的草木灰撒在叶片背面能杀蚜虫,你们熬的驱虫草药水剂治叶斑病管用,每一株都得照顾到,可别让病虫害毁了前阵子的辛苦!” 吐蕃老农捧着一束还带着晨露的驱虫草药,用略显生涩却清晰的汉文回应:“草药我们已按‘一斤草药兑五斤山泉水’熬好了水剂,装在皮囊里方便带;还做了‘绑秆木钩’—— 用松木削的小钩子,勾住竹竿就能固定高度,比用手扶着省力多了;刚才我看麦区边缘那几株,茎秆有点往一边斜,得先加固,咱们要不要先动手弄那片?” 我立刻迈步走向倾斜的麦秆,用前爪轻轻扶住秆身,一点点将其扶正靠向竹竿 —— 我的爪子能精准控制力度,既稳住了茎秆,又没压弯脆弱的叶鞘。军民们见状立刻行动,大唐农卒扛着竹竿在田里插支架,吐蕃牧民则解开草绳,小心翼翼地将麦秆与竹竿绑在一起。
“白泽大人,劳烦您帮着看看,哪片青稞区有蚜虫!” 大唐的农妇站在田埂上招手,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蚜虫总喜欢藏在叶片背面,啃食汁液时还会分泌黏腻的蜜露,人类难以及时发现,我的嗅觉却能轻易捕捉到那股甜腥气。我循着气息沿青稞区田垄穿梭,在一处青稞株旁停下 —— 叶片背面的蜜露气息格外明显,便立刻用爪子在该区域的田埂上压出浅痕,同时对着农妇低低吼了一声。农妇们立刻提着草木灰口袋赶来,用竹片轻轻拨开叶片,果然看到几只浅绿色的蚜虫在蠕动,“多亏白泽大人提醒!这蚜虫繁殖得快,再晚两天,怕是要啃遍整片青稞!” 她们边说边抓出草木灰,顺着叶片背面撒下,吐蕃老农也凑过来指导:“草木灰要撒匀,叶片背面、茎秆基部都得撒到 —— 既能杀死蚜虫,剩下的还能当钾肥,给作物补养分,算是一举两得!” 我趴在一旁,看着她们逐株检查,偶尔用鼻尖轻轻碰一碰叶片背面,若嗅到蜜露气息就再低吼提醒,农师见状笑着说:“有白泽大人当‘虫探’,田里的蚜虫肯定无处藏身!”
巳时的日头渐渐升高,晨霜早已化尽,田里的固秆与防虫工作同步推进,热闹却不杂乱。田间,大唐农师正手把手教吐蕃牧民搭三角支架:“竹竿要往土里插深一尺,不然风一吹就倒;三根竹竿的顶端要绑在一起,形成三角稳定结构 —— 这结构比单根竹竿抗风多了;还有绑草绳时,要打‘活结’,等后续茎秆长粗了,还能解开重新绑,不耽误生长。” 吐蕃老农则拉着大唐农卒,教他们熬制驱虫草药:“我们吐蕃的老法子,草药得冷水下锅,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熬半个时辰,这样草药里的药效才能全熬出来,比用热水煮药管用;熬好后得用羊毛布过滤,别让药渣堵了喷洒的竹筒。” 田埂旁,农妇们也没闲着 —— 大唐农妇用陶碗量取草木灰,边量边说:“每株撒一两就够了,太多会压弯叶片,太少又防不住蚜虫,得刚刚好。” 吐蕃农妇则拿着羊毛布,将熬好的草药水剂一点点过滤到皮囊里,“这羊毛布孔隙细,能把药渣滤得干干净净,喷的时候就顺畅了。” 我跟着她们在田埂间走动,看到一只药囊从农妇腰间滑落,立刻用爪子轻轻勾住囊带,递回给她;发现一处青稞株旁的草木灰撒得太厚,便对着农妇低吼,农妇连忙用竹片拨匀,“有白泽大人帮忙把关,这防虫工作肯定做得彻底!”
“不好,得去检修灌溉渠!” 吐蕃老农突然想起什么,拍了下手喊道,“这几日雨多,渠里肯定积了不少淤泥,要是堵了排水不畅,作物根部泡在水里会烂的!” 大唐农卒立刻扛起锄头,“您说得对!渠底的淤泥得清干净,渠岸的杂草也要拔 —— 杂草的根扎得深,会把渠岸撑裂,到时候漏水就麻烦了。” 吐蕃牧民则抱来几块平整的石块,“我们吐蕃修渠有个老法子,用湿泥混合干草砌石块,比干砌牢固,还能防渗漏,咱们一起去渠边弄。” 我也跟着他们走向灌溉渠,蹲在渠边看着 —— 渠底果然积了一层淤泥,还漂着些杂草。我伸出前爪,轻轻扒开渠底的淤泥,把缠在一起的杂草勾出来;走到渠中段时,发现渠岸有一道细小的裂缝,便立刻用身体轻轻靠在裂缝处,对着农卒低吼。农卒蹲下身查看,连忙说:“多亏白泽大人发现!这裂缝再不补,下雨后会越裂越大。” 说着便和吐蕃牧民一起,用湿泥混合干草,仔细将裂缝修补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虎御唐:龙阙血鉴请大家收藏:(m.2yq.org)白虎御唐:龙阙血鉴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