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循着穗苞舒展的清新气息,踏过田垄间微凉的泥土奔向共耕区。距 “孕穗前奏” 不过六日,田里的作物已正式迈入孕穗期 —— 麦区鼓胀的叶鞘已裂开小口,淡绿色的穗苞探出半截,像刚睡醒的嫩芽;青稞区的穗苞更显饱满,深绿色的颖壳紧紧裹着籽粒,风过时带着 “沙沙” 的厚重声,仿佛在诉说生长的力量。唐蕃的军民们提着驱虫草囊、扛着木架赶来,汉地的防鸟网卷在竹竿上,吐蕃的驱鸟骨哨挂在腰间,田埂上还摆着记录穗苞生长的羊皮纸,处处透着对 “穗苞安全” 的郑重。
我的鼻尖凑近麦区探出的穗苞,嗅到一股细胞分化的鲜活气息,还夹杂着一丝微弱的 “鸟啄味”—— 那是麻雀啄食穗苞留下的细微痕迹。大唐的农师正蹲在田垄间,用手指轻托穗苞,对围拢的军民说:“中原农耕讲‘孕穗期防鸟害’,这穗苞刚露头最招鸟啄,得赶紧架防鸟网;咱们用中原的竹制防鸟网,网眼三寸见方,既能防鸟又不挡阳光,你们吐蕃的驱鸟骨哨要定时吹响,比单纯挂网管用;另外,穗苞怕干旱,灌溉要‘细水慢灌’,你们的木勺适合给边角地块补水,千万别让穗苞干蔫。” 吐蕃老农握着驱鸟骨哨,用生涩却熟练的汉文回应:“骨哨我们已打磨光滑,每半个时辰吹一次;还做了‘测穗木尺’—— 用木尺量穗苞长度,比用手估准;刚才我看青稞区有几株穗苞有小洞,怕是被鸟啄了,咱们先给那片架网吧?” 我立刻走向青稞区有小洞的穗苞,用前爪轻轻扒开颖壳 —— 籽粒完好未受损,便用爪子在植株旁压出浅痕示意无需补种。军民们见状立刻行动,大唐农卒架防鸟网,吐蕃牧民则用木尺量穗苞长度,配合默契。
“白泽大人,帮着看看哪片麦区有虫蛀痕迹!” 大唐的农妇在田埂上招手,手里还握着驱虫的草束。虫蛀的穗苞会散发微弱的 “虫粪味”,与健康穗苞的清新味截然不同,我的嗅觉能轻易分辨。我沿着麦区田垄穿梭,在一处穗苞旁停下 —— 颖壳上有细小的虫洞,还透着 “虫粪味”,便对着农妇低吼一声,同时用爪子轻扒颖壳,露出里面的小虫子。农妇们立刻赶来,将驱虫草束插在植株旁,“多亏白泽大人!这是蚜虫幼虫,再晚两天,穗苞就要被蛀空了。” 吐蕃老农也凑过来,教她们用 “草束驱虫法”:“把艾草与柏枝捆成束,每五株插一束,比单纯撒药安全,还能当肥料。” 我趴在一旁,看着她们插草束,若嗅到某处仍有 “虫粪味”,就再用爪子标记,农师笑着说:“有白泽大人当‘虫探’,田里的虫子肯定无处藏身!”
巳时的日头渐渐升高,架网与驱虫同步推进。田间,大唐农师正教吐蕃牧民分辨穗苞健康状况:“健康的穗苞颜色翠绿、颖壳完整,捏起来有弹性;要是穗苞发黄、颖壳破损,就得单独标记,后续重点管护;你们的测穗木尺要每天记录,这样能及时发现生长异常。” 吐蕃老农则拉着大唐农卒,教他们吹驱鸟骨哨:“我们吐蕃的老法子,骨哨要‘长短声交替’,长声吹三秒,短声吹一秒,比单调的长声更能驱鸟;你们架网时要把网拉紧,不然风一吹就垂下来,挡不住鸟。” 田埂旁,农卒们忙着记录穗苞生长 —— 大唐农卒用毛笔在羊皮纸上写 “麦区穗苞长三寸,虫蛀率一成”,吐蕃牧民则用炭笔在旁写下对应的吐蕃文,两种文字相映成趣。我跟着他们在田埂间走动,看到一卷羊皮纸从案上滑落,立刻用爪子轻轻勾回案边;发现一处记录的穗苞长度有误,便用鼻尖轻碰羊皮纸,农卒连忙核对更正,“有白泽大人帮忙照看,这生长记录肯定错不了!”
“不好,灌溉渠的分支有堵塞!” 吐蕃老农突然指着渠边喊道,“要是水过不去,旁边的麦区会干旱!” 大唐农卒立刻扛着锄头跑过去,“得用木耙清理渠底的杂草,咱们中原清理渠道都这么弄。” 吐蕃牧民则抱来几块碎石,“我们吐蕃的老法子,用碎石加固渠岸,免得清理时塌岸;你们清理杂草要连根拔,不然还会再长。” 我也跟着跑向灌溉渠分支,蹲在渠边看着 —— 渠底满是杂草,水流缓慢。我用爪子轻轻扒开渠底的杂草,把缠在一起的草根勾出来;走到渠中段时,发现渠岸有轻微塌陷,便用身体轻轻靠在塌陷处,对着农卒低吼。农卒蹲下身查看,连忙说:“多亏白泽大人发现!这塌陷再不补,水就漏到田里了。” 说着便和吐蕃牧民一起,用碎石加固渠岸,清理杂草。
午后的阳光变得温暖,架网与驱虫已近尾声。麦区与青稞区的防鸟网整齐排列,虫蛀的穗苞也已处理完毕,灌溉渠分支的堵塞也清理干净,田埂上的羊皮纸记录得满满当当。大唐农师与吐蕃老农蹲在田边,看着微风中舒展的穗苞,低声讨论:“明天要再检查一次防鸟网,看看有没有破损;后天得测一次穗苞生长速度,要是长得慢,就补施一次薄肥。” 我卧在他们身边,看着阳光透过防鸟网洒在穗苞上,风里的清新气息渐渐均匀,心里也跟着踏实 —— 这穗苞护育,总算稳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虎御唐:龙阙血鉴请大家收藏:(m.2yq.org)白虎御唐:龙阙血鉴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