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前三日,村中心的古灶台冷了。
不是柴火猛烈燃烧时爆出的噼啪声,不是铁锅受热后发出的低沉嗡鸣,也不是蒸汽从木制甑桶缝隙中顶开的嘶嘶声。那是一种被抽走人间烟火气的、死水般的沉寂。灶台上,大铁锅蒙上了薄薄的油灰,案板上切好的姜葱蔫头耷脑,空气里,没了新磨的辣椒粉呛人的辛香,没了瓦罐里长时间煨炖的、醇厚浓郁的肉香,也没了新出锅的米糕散发出的、带着植物甘甜的清冽芬芳。取而代之的,是一股从工厂流水线运来的、真空包装的复合调味料和预制菜的、标准化了的、冰冷的塑料味,像一层看不见的保鲜膜,试图封存住所有关于味道的记忆。
“林哥!”一个系着干净白围裙、额头沁着汗珠的青年从后厨跑出来,手里紧紧攥着一把用了多年、刃口已有些卷边的老菜刀,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声音带着哭腔,“‘中央厨房餐饮集团’的人来了!他们要收购咱们村的‘乡味馆’,改成他们的‘智能料理包配送中心’!他们说我们这种‘靠感觉、凭经验’的土办法,出品不稳定,口味不统一,根本没法跟他们的全冷链、标准化料理包比。一个按钮下去,全国味道都一样!”
韩林心头一紧。他认得这青年,名叫阿厨,是村里“福满楼”饭店老掌勺王师傅的关门弟子。这孩子有股子狠劲,为了学好一道“文火慢炖”的功夫菜,曾在灶台前守整整一夜,双眼熬得通红,只为捕捉那转瞬即逝的“锅气”。韩林的目光落在那把老菜刀上,刀身虽旧,却被主人摩挲得光亮如镜,映出阿厨年轻却执拗的脸。这味道的记忆,是他关于童年最踏实的慰藉:王师傅总说“做菜如做人,火候就是人心。选料要像相马,得懂它的脾气;刀工要像书法,得有章法气韵;下锅要像用兵,得知进退时机。你心不静,菜就躁;你意不诚,菜就凉。”
“是厨魂散了。”一道温和而厚重的声音,仿佛从那口黑黢黢的老灶膛深处传来。韩林循声望去,只见灶台旁堆放的、早已干透的劈柴下,散落的柴火灰竟无风自动,聚拢成一个温暖的、小小的漩涡,漩涡中心浮着缕淡淡的、几乎看不见的白色蒸汽,蒸汽中隐约能看见个系着围裙、手持铁勺的老者轮廓,正用那把大铁勺,轻轻搅动着什么。他未言语,却让韩林想起王师傅颠勺时豪迈的姿态:“锅气,就是菜的魂儿!是食材的本味,跟柴火的脾气,跟锅的温度,跟你的心意,在那一刻撞出来的火花!”
韩林深吸一口气,那股混合着柴火、泥土与岁月陈酿的气息让他喉头微动。他记得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办红白喜事,都请王师傅掌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围坐着,等着那口大锅里端出第一碗热气腾腾的“全家福”。王师傅总是最后一个动筷,笑着说:“菜是做给大家伙儿吃的,热闹了,味道才对。”而现在,这些承载着人情冷暖、邻里欢笑的味道,正被装进一个个冰冷的、印着条形码的塑料餐盒里。
“是标准化流程,韩先生,是现代餐饮管理。”还是那个胖子,他穿着一身洁净的白色厨师服,显得格格不入,身后跟着扛着智能炒菜机器人、分子料理设备和全套冷链运输系统的技术员。他推了推金丝眼镜,打开平板,展示着数据图表,“您需要拥抱变化。我们的中央厨房,能将成本压缩到您的三分之一,出餐速度提升五倍,口味误差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我们可以做到全年三百六十五天,不间断供应完全一致的产品。这才是连锁餐饮的王道。”
阿厨急得满脸通红,攥着菜刀的手微微颤抖:“那不一样!那不是做饭,那是配药!机器炒的回锅肉,没有‘锅气’!王师傅炒的,你能吃出蒜苗的辣,豆瓣酱的鲜,五花肉的焦香,还有灶火的暖!机器懂什么叫‘火候’,什么叫‘锅气’吗?”
“锅气能融资吗?”男人点开一个视频,展示着机器人精准地倒油、下料、翻炒、出锅的全过程,“年轻人,你要明白,情怀不能当饭吃。你守着这口老灶台,能让村子成为‘美食文化小镇’吸引游客吗?能让你的手艺变成连锁品牌赚大钱吗?能让这些乡愁,变成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吗?”
韩林上前一步,稳稳地挡在了那台闪着金属冷光的炒菜机器人前。昨夜,他在帮阿厨整理王师傅遗物时,从饭店柜台那只上了年纪的铁皮饼干盒里,翻出个用油纸包裹的、已经泛黄的笔记本。本子没有菜谱名,里面却用工整的字迹,记录着上百道家常菜的做法,以及大量看似与烹饪无关的札记。其中一页,被王师傅用酱油渍染开了一个模糊的圆形,旁边写着一行小字:“菜无定法,味有本源。心之所系,即是家山。”
“是厨魂醒了。”灶台下的柴火灰漩涡猛地扩大,升腾起一股浓郁的、带着肉香的蒸汽,化作一个模糊而温暖的老者身影,对着韩林微微颔首,“它在等一颗能温暖众生的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混沌星图》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爱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爱言情!
喜欢混沌星图请大家收藏:(m.2yq.org)混沌星图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