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从朱晴那里得到了关于废除丞相后权力运作的初步构想。
以及小雄英无意间提供的“宗室监督”思路后,虽然心中仍有诸多疑问和需要仔细推敲完善之处,但总算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便不再于宴席上继续追问这沉重的话题,转而将氛围拉回到了家常闲谈。
美味佳肴,琉璃闪烁,殿内气氛渐渐回暖。就在这时,一名宫人入内禀报:“陛下,娘娘,燕王妃在殿外求见。”
马皇后闻言,笑道:“定是妙云那丫头惦记家中妹妹,来请旨想出宫回府呢。宣她进来吧。”
很快,一身亲王正妃礼服的徐妙云缓步走入殿内,仪态端庄,行动间已有几分沉稳气度。她恭敬地向朱元璋、马皇后及朱标行礼:“臣妾徐氏,参见父皇、母后,参见太子殿下。”
朱晴这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这位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明成祖仁孝皇后。
此时的徐妙云年仅虚岁十八,面容姣好,眉宇间虽带着少女的稚嫩,但眼神沉静,举止得体,已显露出不凡的涵养和气度。
马皇后笑着招手让她起身,并指着朱晴介绍道:“妙云啊,来,认识一下。这是陛下早年在外收的一位义女,名叫朱晴,一直流落在外,前不久才寻回,还未曾示于人前。论起来,也算是你的姐姐了。”
朱晴听到马皇后这番介绍,心中微微一愣,但面上不动声色,连忙起身。
徐妙云目光落在朱晴那明显不同于明人的衣着上,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她极有分寸,并未多问,只是依礼微微屈膝:“妙云见过姐姐。”
朱晴也赶紧回礼:“燕王妃客气了。”
小雄英显然对这位四婶婶印象很好,奶声奶气地叫人:“四婶婶好!”
徐妙云看到小雄英,脸上露出温柔的笑意:“英哥儿好。”
见礼完毕,徐妙云才说明来意,果然如马皇后所料,是挂念独自在府中的妹妹徐妙清,想请旨回府探望陪伴。
马皇后听后,却有了新的想法,对朱元璋说道:“陛下,天德常年驻守北平,妙云如今在宫中养胎,妙清那丫头一个人在府里,也确实孤单。”
“我看,不如将她一并接到宫中来住些时日,平日也能多和雄英亲近亲近,福贞那丫头也能多个年纪相仿的玩伴,岂不更好?”
朱元璋对此等小事自无不可,点头道:“嗯,妹子安排得周到。妙云,晚些时候你就派人,不,让宫里派人去把你妹妹接进宫来吧。”
说着,似乎想起了什么,对朱标吩咐道:“标儿,明日你拟道旨意,发往北平。让天德近期回朝一趟,述职叙职,不必着急赶路。顺便……把妙云有喜的好消息,告诉他,让他也高兴高兴。”
朱标立刻应下:“儿臣遵旨。”
徐妙云听到父亲即将回朝,又能亲自将自己有孕的喜讯告知父亲,心中顿时大喜,连忙躬身拜谢:“臣妾谢父皇、母后恩典!”
事情已毕,徐妙云便知趣地告退,朱元璋和马皇后也未多留。
待徐妙云离去后,朱晴才好奇地低声问马皇后:“娘娘,燕王妃她……真的有喜了?”
马皇后笑着点头:“是啊,那晚太医请过脉。你这丫头,眼睛倒尖,还是耳朵灵?”
朱晴立刻顺势送上马屁,笑着对朱元璋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又将添一圣孙!真是天佑大明,福泽绵长!”
朱元璋听得龙心大悦,哈哈大笑起来,连日的郁气似乎都消散了不少。宴席在愉快的气氛中继续。
酒足饭饱之后,宫人撤下残羹冷炙,奉上清茶。朱元璋和朱标便又凑到一起,拿出刚才朱标抄录的图纸和文字,低声讨论研究起来,时而比划,时而沉思。
而朱晴则和马皇后坐在另一边,详细商谈起琉璃样品以及七日后坤宁宫琉璃展的具体事宜。朱晴根据后世的经验提议道:
“朱姑娘,”马皇后眼中闪着光,“你带来的这些琉璃器,着实精美,本宫看着都爱不释手。只是,这七日后便要开展,咱们得先定下,你那边可以拿出哪些样式来?才能让那些眼高于顶的勋贵夫人们心甘情愿地掏银子?”
“娘娘,民女对大明勋贵,了解不多,也不知道喜好!娘娘不妨说出想法。”
马皇后会心一笑:“大明贵族,尤其是这些开国勋贵家的夫人小姐,见惯了金银玉器,所求无非三样:一是新奇罕见,二是寓意吉祥,三是实用体面。”
“本宫方才细想一番,可以是这几类:
“其一,成套的琉璃茶酒具。 比如那套晶莹剔透的莲花缠枝纹茶具,莲花寓意高洁,缠枝象征福寿绵长,造型又雅致,泡上茶汤,色泽分明,极具观赏性,无论是自家待客还是送礼,都极有面子。”
“其二,精美的琉璃摆件。 比如那对红璃金鲤跃龙门的摆件,色泽鲜艳喜庆,寓意科举高中、官运亨通,最适合家中有学子或为官之人收藏陈设。”
“其三,小巧的琉璃首饰盒、妆奁。 用喜上梅梢或者牡丹富贵的图案,既好看又能收纳心爱的首饰,夫人小姐们必定喜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双穿大明:我教雄英开盛世请大家收藏:(m.2yq.org)双穿大明:我教雄英开盛世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