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盯着屏幕上那几条交错的曲线,眉头越皱越紧。他刚整理完昨天测试的数据,正准备把“情绪节拍表”的初版存档,结果平台后台跳出来的一串异常流量来源,让他手指顿在了鼠标上。
凌晨三点十七分,他的直播间突然涌入一波两千多人的观看高峰,来源标注为“外部推荐——情感纪实类新星榜”。这不奇怪,最近他确实上了几次推荐位。可问题是,这些人只停留了不到三分钟,就集体跳转去了另一个直播间。
“谁这么会抢人?”他嘀咕着点开那个直播回放。
画面里是个穿着灰色卫衣的年轻人,坐在地铁末班车的最后一排。车窗映出他模糊的脸,耳机线垂在胸前,没声音,也没字幕。镜头缓缓推进,他低头看了看手表,又抬头望向空荡荡的车厢尽头。就在观众注意力完全集中时,画面猛地一黑,再亮起时视角已经换到了车厢另一头——仿佛有人瞬间移动过去拍下了这一幕。
苏然差点笑出声:“好家伙,连瞬移特效都抄上了?”
只不过这人的“瞬移”是靠剪辑加闪光滤镜实现的,手法生硬得像是PPT翻页。但架不住节奏抓得准,弹幕刷得飞快,“破防了”“像极了加班回家的我”这类词反复滚动。
他顺手调出数据面板对比:对方开播才四十八小时,粉丝涨了六万,昨晚单场情绪峰值冲进了平台前十。更离谱的是,评论区一堆人说“这才是真正的情绪流鼻祖”。
“鼻祖?”苏然翻了个白眼,“我前天还在巷口演老太太买豆浆呢,你这就成祖师爷了?”
手机震动起来,张峰发了个语音过来,背景音嘈杂:“你看了吧?我刷到三个类似的,一个演外卖员蹲楼梯间吃盒饭,一个拍清洁工扫落叶时突然‘消失’,还有一个干脆说自己能读心,靠打字幕假装听见路人想法。”
“最后那个别信,”苏然回消息,“那是骗子。”
“问题是观众信啊。”张峰秒回,“现在搜索‘沉默+超能力’出来的前十直播间,一半都在模仿你那一套。有个叫‘夜行笔记’的主播,简介写着‘致敬真实系叙事先驱’,你说气不气人?”
苏然没立刻回复。他重新打开 trending 榜单,从头到尾拉了一遍。果然,近两天冒出来七八个风格高度重合的账号,标签清一色打着“城市孤独观察者”“普通人也能拥有的奇迹”。有俩甚至用了和他一样的低饱和色调、慢镜头推近手法,连背景音乐都是那种轻得几乎听不见的钢琴曲。
“这不是借鉴,这是流水线复刻。”他喃喃道。
林悦的消息这时候蹦了出来:“你别光看表面热闹。他们虽然形式像,但少了点东西。”
“少什么?”
“你记得昨天你演那个失业大叔时,第三次抬手看表,手腕抖了一下吗?那时候弹幕突然安静了五秒,然后才爆出来一句‘我爸也这样’。他们抄得了动作,抄不了那种……真实的重量。”
苏然怔了一下。
确实,那些模仿者都在努力“表演悲伤”,可他自己每次进入状态,脑子里浮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画面——母亲在寒风里收摊,大学时交不起房租躲在图书馆过夜,还有第一次直播被喷到关评论的夜晚。那些情绪不是演出来的,是他身体还记得的事。
但他也知道,观众不会永远分辨得清真假深浅。热度这玩意儿,来得快去得更快,谁先占住位置,谁就成了“正宗”。
他起身走到桌边,翻开笔记本,在“情绪节拍表”下面划了一道横线,写下四个字:**拉开代差**。
“不能让他们追着屁股跑了。”他自言自语,“得往前跳一步,让他们连影子都摸不着。”
正说着,张峰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两杯奶茶,腋下还夹着个旧硬盘。“我导出了那几个热门模仿直播的弹幕热词和观看曲线,做了个简单建模。”他把硬盘往桌上一放,“你看,他们的高潮基本都靠视觉冲击撑着。比如突然变装、爆炸特效、或者用AI生成‘内心独白’文字飘在空中。”
苏然接过数据图一看,果然,情绪峰值像 spikes 一样陡起陡落,跟自己那条缓慢爬升又持久震荡的曲线完全不同。
“他们是在喂观众快餐。”他说。
“对,而你是慢炖煲汤。”张峰咧嘴,“可惜现在大多数人只想吃炸鸡。”
林悦这时视频连线进来,小脸挤在屏幕一角:“你们打算怎么办?继续优化节奏?还是换主题?”
“都不够。”苏然摇头,“再精细的节奏,别人也能学。我要做一件他们根本没法复制的事。”
“比如?”张峰问。
“双线叙事。”他眼神亮了起来,“一边演外在行为,一边用异能同步呈现人物内心的潜台词。比如刚才那个地铁男,表面上他在发呆,实际上他脑子里可能在想‘老婆今晚会不会等我回家吃饭’,也可能在后悔十年前没去追那个女孩。我把这两层同时展示出来——看得见的动作,看不见的想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情绪主宰:主播的超维进化请大家收藏:(m.2yq.org)情绪主宰:主播的超维进化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