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云浣父母刚出事那会儿,舅舅就第一时间从京市赶过来,表示愿意接冷云浣回家。
舅舅家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
冷老爷子觉得生活会不方便,再说他也舍不得孙女远走他乡。
就拒绝了舅舅的请求。
后来冷老爷子过世,舅舅一家都过来奔丧,还曾跟二叔一家商量过接冷云浣去京市。
谁知却被二婶按上了觊觎冷家财产的罪名,不得已舅舅征求原身的意见。
原身那时候以为二叔一家都是好的,就决定留下了。
舅舅临走时跟冷翊安说,如果冷云浣出了什么事,他会倾苏家举家之力,跟他问责到底。
二叔那时候根基不稳,他是害怕的。
所以一直都做得面子上过得去。
苏家是书香门第,舅舅苏庭琛在外交部做翻译官,舅妈梅苒之是大学教授,两个表哥都品学兼优。
大表哥苏御跟着考古学的老师傅做文物修复。
二表哥苏哲在乐器音律方面很有天赋,尤其是西洋乐器。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氛围,使得他们成了别人的眼中钉。
下放前抄家,所有东西被洗劫一空。
一家四口全身上下只有10块钱,还是舅妈塞在内衣里,才没被搜出来的。
到了大郭家屯,住牛棚,干农活,吃糠咽菜,几个人都上吐下泻的,农村又缺医少药。
天气一入冬,舅妈就病倒了,知青和村民们秋收后就可以猫冬休息了。
但下放人员不行,村里的下放人员算起来有二十几人,是四个家庭,来自不同地方的改造分子。
既然是来劳动改造的,就没有休息一说,所以舅舅一家被分配到附近的砖瓦厂烧窑。
冬天大雪,土窑塌了,那一批的改造人员十几人都被砸死了。
舅舅一家三口都没能幸免,唯有舅妈一人因为身体不舒服,请假在家休息躲过一劫,却在听到噩耗后,一头撞在院墙上,也跟着去了。
冷云浣记忆里还有小时候跟妈妈一起去舅舅家玩的生活片段。
大表哥学壁画上的古人跳舞,二表哥敲击盆盆罐罐,作为简单的打击乐伴奏。
舅妈轻声哼着古老的调子。
舅舅在一边拍腿,打拍子。
那一家人如果在后世,该是人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可惜他们一家子文化人,遇到了这样的乱世。
不多时火车缓缓启动,离开了沪市。
隔壁四人座位,坐着一家五口,老头老太太,一个中年男人和她的妻子,还有一个看上去四五岁的小男孩。
让冷云浣意外的是,从上车开始那个小男孩的嘴巴就没停过。
一开始是老爷子从包里掏出一根煮玉米,孩子两只手抱着啃的津津有味。
后来煮玉米吃完了,老太太又给剥了一个烤红薯,红薯不小,看起来比刚才那根玉米还粗,就是长度比玉米短了三分之一。
小男孩吃的不算快,但也不是那种斯斯文文细嚼慢咽的状态。
火车到达苏市,他手里的红薯已经只剩一小半了。
虽然说也吃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对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真算得上饭量惊人了。
等车子再次启动,冷云浣发现红薯也被他吃完了,正等着中年男人手里在剥皮的烧土豆。
得回这是个男孩子,这个年代要是女孩子也这么能吃,那怕是活不过三岁。
冷云浣不爱与人搭讪,偶尔有人问,就随便说两句应付应付。
慢慢也就没人找她说话了。
她也乐的享受安静,慢慢回忆梳理剧情。
她下乡的地方就是大郭家屯,她要赶在舅妈的身体变差,舅舅一家遭逢不测前,救下他们。
不能看着年迈的姥姥姥爷再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另外就是这本书的重生女主也在大郭家屯,跟其他年代小说不同,女主不是知青,而是土生土长的黑省人。
书中写到女主被丈夫背叛,帮小三养了一辈子的孩子,临死才知道真相。
重生后揭露丈夫和小三搞破鞋,没有再跟渣男结婚,靠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果树,搞畜牧业发家致富,走出大山,成为着名的女企业家。
故事其实是个好故事,就是作者的写法多少有点问题。
每一次女主获得突破,都要拉一个人做对照组。
比如原身就是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首当其冲的对照组。
作者为了表达重生女主的聪明,特地拉出原身做对照,大概意思是,作为受过教育的资本家小姐,不懂反抗,被二叔一家算计,只落得个跳江的下场。
而重生女主各种聪明机智,买了母猪配种的药,让渣男和小三情不自禁,再带全村人来捉奸,实在聪明,女诸葛是也。
当时看书的时候,冷云浣就嗤之以鼻。
你写重生复仇,发家致富就好好写,做什么突然插入,拉原身的悲惨经历强行给重生女主上价值。
说重生女主回忆起前世去沪市办事,路过冷家老宅,听路人说起关于冷家大小姐冷云浣的故事唏嘘不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带着游戏奖励穿七零,成各方团宠请大家收藏:(m.2yq.org)带着游戏奖励穿七零,成各方团宠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