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猛地站起身,在会议室里快速踱步,语速飞快:“对啊!我们为什么非要逼着张诚同学只选一所学校呢?既然这么多顶尖大学都如此求贤若渴,都愿意拿出最好的资源,我们能不能……能不能提出一个方案,让张诚同学可以同时在多所学校学习,汲取各家之长?”
这个石破天惊的想法,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同时……在多所学校学习?这……这符合规定吗?学籍怎么办?管理怎么办?”校长下意识地提出质疑,但眼神中却燃起了前所未有的光芒。
“事在人为!”主任越说越兴奋,“我们可以提议,由这些顶尖高校组成一个‘联合培养’机制!类似于访问学者,或者特殊的交换生项目!学籍可以挂在其中一所学校,但课程、导师、实验室资源,可以向所有参与联盟的学校开放!由这些学校共同组成一个导师委员会,为张诚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他在不同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自由选择去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实验室进行学习和研究!”
这个想法太过大胆,太过超前,以至于会议室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但随即,热烈的讨论爆发了!
“有道理啊!对于张诚这样的天才,常规的培养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束缚!”
“联合培养!集众家之所长!这才能真正配得上他的天赋!”
“我们可以先跟最有诚意的几所顶尖高校私下沟通,比如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上交……看看他们的态度!”
“对!就命名为‘九校联盟联合培养计划’!当然,具体几所还可以谈!”
这个“集思广益”出来的、近乎异想天开的“九校联盟联合培养计划”草案,迅速被整理出来。一中校长怀着忐忑而又兴奋的心情,首先与清华、北大等几个核心高校的招生组负责人进行了小范围的秘密沟通。
出乎意料的是,这些顶尖高校的负责人们在经历了最初的惊愕之后,并没有立刻拒绝,反而都陷入了认真的思考。
对于他们而言,单独抢到张诚固然是最大的胜利,但面对其他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而这个“联合培养计划”,虽然前所未有,操作复杂,却提供了一个“共赢”的可能性——至少,避免了被竞争对手单独抢走的“失败”。而且,能参与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造神计划”(他们内心已然认同了这个说法),本身也是对自身学校实力和格局的一种认可与宣传!
就在各校招生组内部紧急磋商、权衡利弊之际,不知是哪个环节走漏了风声,或者是某个想象力丰富的记者或网友的臆测,“九校联盟联合培养计划”这个名词,连同其大胆的构想,竟然悄然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而更有好事者,或许是觉得这个计划的目标太过明确,气势太过恢宏,直接给它取了个更为贴切、也更为震撼的诨名——
“造神计划”!
意指集中全国最顶尖的教育资源,共同培养、塑造张诚这位已然展现出“神迹”的学神!
这个诨号一出,瞬间引爆了网络,甚至比官方消息传播得还要快、还要广!
“卧槽!九校联盟联合培养?!这牌面!”
“造神计划!牛逼!这名字取得太贴切了!”
“这才是对待天才应有的态度!打破常规,倾力培养!”
“我已经开始期待了,在这种模式下,张诚未来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舆论的推波助澜,使得“联合培养”这个概念迅速被大众所接受甚至追捧,无形中也给各高校形成了某种压力与期待。
县一中的会议室内,校长看着网络上“造神计划”的热议,哭笑不得,但眼神却愈发坚定。
他知道,这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提议,或许真的有可能,在这位前所未有的天才身上,变成现实。一场颠覆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尝试,或许就将因张诚而起。而他们县一中,很荣幸地成为了这历史性计划的策源地之一。
所有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个风暴的中心,等待着他对这个“造神计划”,最终的态度。而张诚本人,此刻依旧在他的小屋里,安静地翻着书页,仿佛窗外那场因他而起的、关乎未来教育图景的激烈博弈,只是又一阵拂过山岗的微风。
喜欢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