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颤抖着问:
“报警吗?”
林志华检查门锁:
“不行,警察会先查我们为什么被盯上。”
团队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深夜!
林志华将237个地址拆分为1024个,采用环形拓扑结构。
每个地址持仓控制在100BTC左右,交易间隔引入随机数加密认证。
更妙的是他创建平滑基金,从盈利中提取5%用于反向操作。
当市场因大额卖出恐慌时,基金自动小额买入稳定价格;
当疯狂追涨时,基金悄悄卖出降温。
林志华在团队会议宣布:
“我们要做市场稳定的那一批人,而不是破坏市场。”
吴峰冷笑:
“假慈悲!赚够了就想立牌坊?”
林志华直视他:
“是自救!崩盘了对谁都没好处。”
2012年3月,比特币价格回升至6美元。
林志华尝试卖出500 BTC支付服务器费用,订单刚挂出就引发连锁反应。
Mt.Gox价格从6.01跌至5.80美元,论坛立刻涌现恐慌帖:
【用户M】“大户跑路了!”
【用户N】“快抛!又要崩盘!”
林志华紧急撤单,但市场已下跌4.2%。
他盯着屏幕冷汗涔涔。
10万BTC的持仓从财富变成了枷锁。
“必须分散卖出。”
他连夜编写算法加入到蜂窝算法里,核心逻辑
“将大单拆解为小于100枚BTC的微小订单,通过Tor网络分发至7家交易所。”
“然后设置12-36小时随机延迟执行,每个地址持仓小于1000枚BTC。”
测试时出现新问题,同一时间大量小单仍引发警觉。
某次卖出2000BTC,拆为20笔100 BTC,论坛出现分析帖。
【神秘用户】:
“20个账户同步卖出,庄家操控证据!”
算法最终部署在卢森堡服务器。
危机在周四深夜爆发。
吴峰突然冲进机房:
“有庄家恶意砸盘!20个账户同步出货!”
他展示自己编写的监测工具,屏幕红点密集闪烁:
“看!这波卖出绝对有组织!”
林志华心里一沉!
那是他正在执行的3000BTC卖出测试。
他试图掩饰:
“可能是巧合…”
吴峰调出IP分析:
“不可能!都来自立陶宛同一网段!”
赵静突然举手:
“这个交易模式…好像志华上次说的算法?”
所有目光聚焦林志华。
沉默中,他缓缓点头:
“是我在测试。”
张猛猛地站起:
“你?背着我们当庄家?割我们韭菜?”
林志华打开账本:
“支付服务器费用而已,3000BTC卖得6美元,共美元,刚好够续费。”
赵静声音发抖:
“为什么不告诉大家?”
“我们以为被攻击了…”
林志华苦笑:
“怕你们反应过度,看,现在就这样。”
真相大白后,团队陷入更深的忧虑。
王浩喃喃道:
“我们成了市场里的庄家,一举一动都影响价格。”
吴峰突然兴奋:
“那能不能…故意拉盘赚钱?”
林志华厉声制止:
“绝对不行!那是操纵市场!”
当晚,暗网有人发来消息,来自黑水基金:
“林志华!检测到你的操纵手法,合作吗?我控12%流通量。”
附件是诱人方案:
“联合拉盘至20美元,利润三七分成。”
林志华盯着报价直到天亮。
按方案计算,他部分持仓的10万BTC可获利240万美元。
团队所有人都能实现财富自由。
清晨他回复了六个字:
“暂时不合作。”
对方回复道:
“你最好考虑下,得罪我们黑水基金可没有好下场。”
他回复道:
“不管你们是谁!我都拒绝合作!”
第二天,他做惊人决定:开源部分算法,保留核心技术。
吴峰尖叫:
“你疯了?这么好的优势你白送出去?”
林志华在币购发布公告:
“真正的优势是信任!”
“即日起,我们承诺大额操作提前24小时预告。”
“单日买卖不超过流通量0.5%,所有交易数据实时公开。”
社区反应远超预期。
最初被骂作秀,三个月后却成为行业标准。
其他大户纷纷效仿,市场波动率下降40%。
赵静某日展示数据:
“知道吗?因为你公开算法,比特币被华尔街评为最透明新兴资产。”
2012年5月,吴峰收到封加密邮件。
发件人自称东亚某国央行技术顾问,附件是修改版的蜂窝算法。
邮件写道:
“贵团队的开源项目极具启发性,诚邀优化外汇市场流动性算法,报酬50万美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囤币,比特币首富之路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囤币,比特币首富之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