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就是那个学生,据说模拟盘一周赚了百分之好几十…”
张猛更是成了他的义务宣传员,逢人便吹嘘:
“我室友!那波欧债危机,比巴菲特还牛!”
这种突如其来的关注让林志华有些不适。
最先找上门的是同班和同系的同学。
课后,经常有人围过来问他怎么看某个宏观经济数据,或者对某只股票的看法。
“志华,你觉得美国下一步的量化宽松政策会怎么走?”
“林同学,人民币升值压力这么大,对出口板块是不是利空?”
这些问题,林志华大多谨慎应对。
他会结合课堂所学的框架进行分析,给出中规中矩,符合当前认知水平的回答。
绝不妄谈具体的政策节点或价格点位,避免言多必失。
“这个问题孙教授上次课提到过,关键看失业率和通胀的权衡…”
“长期来看产业升级是趋势,但短期波动确实存在…”
他谦逊的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引用,反而赢得了更多好感。
大家觉得他不仅运气好,而且确有实力。
一天晚上,陈小乐神色严肃地坐到他身边:
“志华,我们组个学习小组吧,就我们两个。”
林志华有些意外。
陈小乐是出了名的独行侠,且心高气傲。
“为什么是我?”
陈小乐直言不讳:
“因为你不是瞎蒙的。”
“我复盘了你的模拟盘操作,仓位管理和对冲策略的应用很老道。”
“不像新手的手法。我认为你的分析框架有独到之处。”
“合作能提高效率,我们可以一起研究数据,测试策略。”
这是一个理性的提议。
林志华略作思考便答应了。
有名气,自然也少不了质疑和挑战。
高年级的一些学长学姐,尤其是金融投资协会的骨干,对此不以为然。
协会的例行研讨会上。
一位大四的学长在做完市场分析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点名:
“听说今年出了个天才,模拟盘做得风生水起。”
“林志华学弟也在吧?不如来给我们讲讲高见?”
话中带刺,场下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林志华身上。
苏清瑶坐在前排,担忧地看了他一眼。
林志华平静地站起来,没有怯场:
“学长分析得很全面,我学到了很多。”
“我上次只是基于课堂知识,对欧债危机的深层矛盾做了推演。”
“加上一些运气,谈不上什么高见。”
“还有很多需要向各位学长学姐学习的地方。”
他不卑不亢,将功劳归于运气和课堂知识,既尊重了对方,也化解了挑衅。
几位在场的老师暗自点头。
会后,那位学长反而主动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小子,心态不错。有兴趣来协会发展部吗?我们需要人才。”
晚上一起从图书馆回宿舍的路上,苏清瑶揶揄道:
“你现在可是名人了。感觉怎么样?”
林志华实话实说:
“有点麻烦。我不太习惯。”
苏清瑶轻声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这次是出了风头,但也让很多人注意到了你。”
“我听说……甚至有一些校外搞私募的学长都开始打听你了。”
“你还是要小心一点,模拟盘和实盘是两回事,市场很复杂的。”
她继续说道:
“而且……我爸也问起你了。他好像……挺惊讶的。”
他郑重地说:
“谢谢。”
出名之后,在一些不相关的场合,他也遭遇了尴尬。
在公共选修课上,有别的学院的同学慕名而来,塞给他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一只股票代码,问他能不能买。
张猛也时常咋咋呼呼:
“志华,快帮我看看,我这模拟盘买的中石油啥时候能解套?”
这些过度的,甚至盲目的关注,让林志华哭笑不得。
他不得不反复强调:
“我只是学生,那次更多是运气和课堂知识的结合,市场是不可预测的。”
他越发体会到,名声是一把双刃剑。
它带来了认可和机会,也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喜欢重生囤币,比特币首富之路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囤币,比特币首富之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