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都,虽有了皇家的规制,却难掩仓促与简朴,缺乏洛阳、长安旧宫那种历经岁月沉淀的雍容与厚重。
刘协在曹操及其文武的“簇拥”下,走入这座象征着他新的人生的城池。街道已被肃清,两旁是肃立的兵士,眼神锐利,纪律严明,无一不在彰显着曹操对这支军队、对这座城市的绝对控制。
“陛下,许都宫室简陋,不及旧都万一,唯望陛下暂歇龙体,臣等必竭尽全力,使陛下安享太平。”曹操走在刘协身侧稍后的位置,语气恭敬,但步伐沉稳,话语间自然流露出一种主导者的气场。
“曹爱卿费心了……有此安身之所,朕……朕已心满意足。”刘协低声回应,目光略显“好奇”地扫过街道两旁的建筑。
他用眼角的余光,飞速地扫视着曹操身边的文武。那些面孔,大多在史书上留有名字:武将如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皆目光炯炯,杀气内敛;文臣如荀彧、郭嘉、程昱等,或沉静,或睿智,或机敏。他们看向自己的目光,有好奇,有审视,有算计,唯独缺少了臣子对天子应有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敬畏。
尤其是那个身形略显单薄、眼神却异常明亮的年轻文士(郭嘉),目光仿佛能穿透表象,让刘协心中警铃大作。
“此乃臣之本分。”曹操应道,随即话锋微转,“陛下连日受颠簸之苦,龙体为重。朝中诸般琐事,臣先代为处置,待陛下休养安好,再行禀报。”
来了。剥夺权力的第一步,如此自然,如此理所当然。
刘协心中冷笑,脸上却露出如释重负甚至带着点“感激”的神情:“如此……甚好。一切……便有劳爱卿了。”他甚至还配合地轻轻咳了两声,以示“体弱”。
进入所谓的皇宫,虽然比一路上的营寨好了无数倍,但依然能感受到一种“临时”的气息。侍卫明显增多,且眼神锐利,巡视严密,与其说是护卫,不如说是监视。
安顿下来后,刘协独自坐在略显空旷的殿中。老内侍小心翼翼地奉上羹汤。
“陛下,用些汤羹吧。”
刘协接过,象征性地喝了一口,味道普通,甚至有些粗糙。他放下汤匙,状似无意地问道:“方才在曹爱卿身旁,那位眼神清亮的文士,是何人?”
老内侍回忆了一下,低声道:“回陛下,那应是郭嘉,郭奉孝,现任军师祭酒,深得曹司隶信重。”
郭嘉!鬼才郭嘉!果然是他。刘协心中一凛。有这等洞察力极强的人物在曹操身边,自己未来的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更加谨慎。
接下来的几天,除了必要的起居,他几乎足不出户,对任何政务不闻不问,每日只是读书、发呆,偶尔在庭院中散步,眼神中也总是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惊悸”和“茫然”。
曹操偶尔会来“汇报”工作,内容无非是些已经决定好的事项,走个过场。刘协每次只会说“准奏”、“曹爱卿看着办便是”。
他成功地塑造着一个被乱世吓破了胆、毫无威胁可言的少年傀儡形象。
然而,在无人察觉的暗处,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他要创立一个直属于自己的情报部门,靖安司;和经济部门,皇商。
“靖安司”的构想必须尽快提上日程。情报是黑暗中的眼睛,没有它,自己就是瞎子、聋子。
“皇商”是经济的命脉,也是未来行动的血液。需要找到一个可靠的、有能力且忠于汉室的人来牵头。董承?他忠心有,能力却……有待考察。
人才……吕布、关羽、诸葛亮……这些名字在他脑海中盘旋。可是该如何接触?何时接触?以何种方式接触?
这一日,曹操派人来请,言已在府中设宴,为陛下接风洗尘,并请朝中公卿作陪。
刘协知道,这绝非一场简单的宴会。这是曹操的“立威之宴”,是向自己、也是向所有还心存汉室的臣子,展示肌肉的舞台。
他仔细地换上最正式的冕服,对着铜镜,镜子里的少年,面色有些苍白,眼神柔弱,完全符合懦弱的形象。
“摆驾。”他轻声吩咐道。
司空府宴会厅,灯火通明,甲士环列。文武百官已然就座,看到刘协到来,纷纷起身行礼。刘协在高位坐下,能清晰地感受到下方投来的各种目光。
曹操坐在左下首第一位,举杯致辞,无非是“恭迎圣驾”、“共扶汉室”的套话。但酒过三巡,气氛便开始微妙起来。
“陛下,”曹操放下酒爵,声音洪亮,“今日盛宴,不可无乐。臣麾下儿郎,愿为陛下演武助兴,以显我大汉军威!”
话音未落,也不等刘协回应,他便拍了拍手。
顿时,鼓声雷动!厅中空地,两名魁梧将领跃入场中。一人虎背熊腰,手持长刀,裸着上身,肌肉虬结,正是曹操亲卫统领,号称“虎痴”的许褚。另一人同样雄壮,使一杆大铁戟,乃是夏侯渊。
两人没有任何客套,直接在场中你来我往,厮杀起来!刀光戟影,呼啸生风,每一次兵刃交击,都爆发出刺耳的金铁之声,凛冽的杀气毫不掩饰地弥漫开来,让一些文官脸色发白,几乎握不住手中的酒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刘协,三造大汉请大家收藏:(m.2yq.org)我,刘协,三造大汉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