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分歧初现
红军指挥部内,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一盏马灯在简陋的木桌上摇曳,昏黄的光晕勉强照亮了围在周围的几张面孔——邓枫、三位排长,以及包括一班长在内的几位资深班长。帐篷外,夜风呜咽,远处偶尔传来零星的枪声,提醒着众人蓝军压迫性的存在。
邓枫将那份刚刚绘制完成的、标注着密密麻麻符号的地图在桌面上铺开。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去。地图上,代表蓝军主力的蓝色箭头厚重而密集,正从“野狼峪”、“乱石岗”方向,如同巨钳般向红军最后的核心阵地“落马坡”合拢。然而,在地图的边缘和蓝军阵型的结合部,几个用醒目的红色箭头标注的细小路径,却显得格外刺眼——荆棘谷边缘通道、断肠崖攀爬路线。
“各位,”邓枫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蓝军兵力火力均占优势,张启明学长用兵稳健,正面抗衡,我军绝无胜算。我们必须改变策略。”
他伸出手指,首先点在“落马坡”主阵地上:“这里,将是我们最后的诱饵。我需要主力部队,由一排长统一指挥,在此地依托有利地形,构筑坚固防线,进行顽强抵抗,务必给蓝军造成我军主力在此决战的假象,将张启明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这里!”
这个部署尚在众人理解范围内,几位班长点了点头。
但邓枫的手指并未停下,而是猛地向侧后方一划,越过代表着蓝军控制区的广阔区域,精准地点在了地图边缘,一个代表蓝军指挥部后方补给区域的小符号上。
“而真正的胜负手,在这里!”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一字一句地说道,“我将亲自率领一支精干小分队,由罗副排长、陈排长及挑选出的精锐战士组成,携带轻武器和爆破器材,于今夜出发。我们不会走大路,而是利用侦察到的路径,从‘荆棘谷’边缘渗透,攀越‘断肠崖’,长途迂回至蓝军腹地,目标——端掉他们的指挥部!”
话音落下,帐篷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马灯灯芯燃烧时发出的轻微噼啪声。
几秒钟后,如同冷水滴入滚油,指挥部瞬间炸开了锅!
“什么?!”一班长(刀疤脸)第一个拍案而起,他脸上的刀疤因激动而显得更加狰狞,“连长!你……你疯了不成?!放弃主阵地不守,带着几个人去钻山沟、爬悬崖?去搞什么千里奔袭?这……这简直是儿戏!”
他声音洪亮,带着久经行伍的粗犷和不容置疑的质疑。其他几位班长也纷纷附和,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强烈反对。
“是啊连长!那‘荆棘谷’地图上标明了是沼泽险地!‘断肠崖’更是猿猴难攀!你们这几个人过去,万一陷在沼泽里,或者从崖上摔下来,演习失败是小,人员伤亡怎么办?”
“就算你们侥幸摸过去了,蓝军指挥部是纸糊的吗?肯定有警卫部队!你们这点人,够给人家塞牙缝吗?这不是肉包子打狗?”
“主力放在‘落马坡’吸引火力?说得轻巧!张启明不是傻子,一旦他发现我们主力位置固定,肯定会调集所有兵力猛攻!到时候你们迂回不成,我们主阵地又被突破,那就是全线崩溃!连一点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了!”
质疑声、反对声如同潮水般涌向邓枫。这些班长,大多是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集中兵力,固守要点,步步为营。邓枫这种近乎天方夜谭的冒险计划,在他们看来,无异于自寻死路,是将全连置于极大的风险之中。
一排长,那位被邓枫委以主力指挥重任的稳重军官,也皱着眉头开口道:“连长,此计是否过于行险?迂回路线漫长,变数极多。一旦被蓝军察觉,或者途中稍有耽搁,主力部队在‘落马坡’压力巨大,恐怕……难以久持。”他的话比较委婉,但反对之意明确。
陈赓抱着胳膊,眼神闪烁,没有立即表态,似乎在心里快速权衡着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与刺激程度。罗友胜则依旧沉默地站在邓枫身侧稍后的位置,像一块礁石,对周围的反对浪潮无动于衷,只是那双眼睛,始终落在邓枫的背影和那张地图上。
面对几乎一边倒的反对声浪,邓枫的脸上没有任何波动。他等众人的声音稍稍平息,才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穿透嘈杂的清晰:
“诸位所说的风险,我都清楚。”他首先承认了困难,这让激烈的反对者们情绪稍缓。
“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张质疑的脸,“请诸位想一想,按照常规打法,我们固守待援?援军在哪里?我们与蓝军硬拼消耗,我们的本钱在哪里?”
他指向地图上蓝军厚重的箭头:“张启明学长要的,就是跟我们打一场他擅长的、规规矩矩的攻防战!我们按照他的节奏走,结果只有一个——被他用优势兵力和火力,一点点磨光!这才是最稳妥的失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请大家收藏:(m.2yq.org)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