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到一半,ID “公益记者小雅” 连麦进来,她刚从青海老周的青稞田采访回来:“老周的青稞已经开始发霉了!村民们正用竹筐晒青稞,可天快下雨了!” 镜头里,老周蹲在青稞堆旁,用袖子擦着汗,雨水已经滴在麻袋上。
“我有办法!”ID “太阳能工程师老郑” 突然弹出,“用黑色塑料袋装青稞,放在太阳下晒!黑色吸热,两小时就能晒干,比竹筐快三倍!我捐 1000 个黑色塑料袋!”ID “纺织厂刘姐” 立刻跟上:“我捐 500 米纱布!铺在塑料袋上,既能透气又能挡雨!”
李伟立刻让周小雨登记捐赠信息,自己则拿起手机给老周打电话:“老周,按老郑说的做!黑色塑料袋 + 纱布,快!” 电话里传来老周的声音:“谢谢李老师!村民们已经开始装了!”
下午两点,新粉丝的捐赠陆续到位。县城的物流点堆满了泡沫箱、盐巴、黑色塑料袋,小宇爸爸的货车已经装满青菜,正往山区开。直播间里,“大学生社团阿哲” 带着社员在县城卸菜,镜头里,二十多个年轻人穿着统一的 “爱心接力” T 恤,汗流浃背地搬箱子;“退休教师赵姨” 则在社区组织团购,居民们排着队买山区青稞,“以购代捐” 的钱直接转到老周的账户。
突然,ID “海外留学生小雯” 连麦进来,她的背景是国外的超市:“李老师!我组织了留学生‘云助农’活动,在国外卖山区青稞制品,赚的钱全捐给爱心厨房!” 镜头里,几个留学生正给青稞饼干贴标签,包装上印着孩子们的涂鸦,“我们还联系了海外华人超市,下周就能上架!”
傍晚时分,小宇爸爸的货车终于开到向阳小学。孩子们围上来,帮着卸青菜。小宇从车上跳下来,手里拿着个保温桶:“李老师!这是我妈做的红烧肉,给孩子们补营养!” 保温桶打开的瞬间,香气漫满整个厨房,小琴和羊角辫妹妹凑过来,眼睛亮得像星星。
老周的电话突然打过来,声音里满是激动:“李老师!青稞全晒干了!村民们用你们教的方法,装了 500 袋真空包装,还印上了孩子们的画!” 他发来了照片,青稞袋上画着爱心厨房和老枣树,旁边写着 “山海同心”,“我们留了 100 袋给爱心厨房,剩下的 400 袋,按小林说的,卖给粉丝,赚的钱用来买明年的种子!”
直播间的在线人数定格在 1800 万,新粉丝的捐款突破了 20 万。ID “职场新人小夏” 留言:“我辞职了!准备去山区帮老周做青稞电商,让更多人吃到好青稞!”ID “农产品设计师小林” 留言:“我设计了‘爱心食材包’,里面有青稞、青菜、鸡蛋,下周就能上线, proceeds 全捐!”
李伟看着镜头,手里捧着刚做好的青稞青菜蛋花汤:“家人们,今天的邪修菜叫‘同心汤’—— 青稞来自青海,青菜来自广东,鸡蛋来自社区,每一口都是大家的心意。” 他舀起一勺,递到小琴嘴边,“这汤的甜味,是所有热心人一起熬出来的。”
沈亦舟打开新的 “可持续运营计划”,屏幕上写着:“1. 建立‘农户直供 + 粉丝认购’模式,保证食材长期供应;2. 培训山区青年做电商,销售青稞制品;3. 开设‘爱心食材店’,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利润反哺爱心厨房。”
夜色渐浓,爱心厨房的灯还亮着。孩子们在厨房里写作业,小杨老师在准备明天的早餐,李伟和沈亦舟在整理粉丝的捐赠清单。窗外,老枣树的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场跨越山海的食材接力。新粉丝的留言还在滚动,每一条都带着温暖的力量,像点点星光,照亮了山区孩子的未来。
“明天,我们教孩子们做青稞饼干吧。” 李伟突然说。沈亦舟点头:“好,用小林设计的包装,让孩子们自己装袋,寄给帮助过他们的新粉丝。” 小琴抬起头,笑着说:“我要在饼干上画爱心,谢谢夏姐姐、阿哲哥哥、赵奶奶……”
月光透过厨房的落地窗,洒在孩子们的笑脸上,也洒在堆积如山的爱心食材上。这场关于食材的接力赛,没有终点,因为每一个新粉丝的加入,都让这缕烟火气,在山海间传得更远、更久。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