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玥接着展示大米:“大米要提前泡 1.5 小时,加半勺盐,李叔叔以前泡大米忘了放盐,煮出来的粥没味道,大家都不爱吃,后来他把‘加盐’两个字写在手上,再也没忘过。” 她举起手,手背上果然用马克笔写着 “加盐”,弹幕里纷纷刷 “太可爱了”“记笔记小能手”。
熬煮过程与互动教学:李伟把大米倒进沸腾的汤底里,边搅边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每隔 10 分钟搅一次,我以前煮粥忘了搅,锅底糊了一大块,粥里全是焦味,小涛还说‘李叔叔,这粥有烧焦的味道,像烤红薯’。” 他故意放慢搅拌速度,“大家看,要是搅得慢,大米就会沉底,很容易糊,一定要勤搅。”
小玥负责加海鲜,先放虾块和鲳鱼丁:“煮 5 分钟再放蛤蜊肉,李叔叔以前把蛤蜊肉放早了,煮得太老,嚼着像橡皮,妈妈说‘海鲜要煮到刚熟才鲜,不能煮太久’。” 她边说边看时间,“现在刚好 5 分钟,该放蛤蜊肉了!” 孩子们一起鼓掌,弹幕里也刷满 “小老师太专业了”。
调味与试吃环节:粥煮好后,小涛负责加胡椒粉和香油:“胡椒粉放 1 勺,香油放 2 勺,李叔叔以前香油放多了,粥里全是油味,大家都只喝汤不吃米,后来他用小勺子量,每次都不多不少。” 他用小勺子仔细量,加完后搅拌均匀。
李伟利落地盛起一碗热气腾腾的海鲜粥,双手捧到县民政局局长面前:局长您尝尝,这可是孩子们亲手熬制的,火候和调味拿捏得比我这老师傅都到位! 局长轻吹碗口袅袅白雾,浅尝一口,眉梢瞬间扬起笑意:这鲜味直钻心窝!没想到孩子们手艺这么绝,比我家厨房的招牌还胜一筹。
小玥踮着脚尖,将盛满爱意的粥碗递到刚冒雨赶来的母亲手中。女人捧着温热的碗盏,琥珀色的汤汁映着女儿期待的目光,第一口入喉,泪水便决堤般滚落:玥玥真的长成小大人了... 这碗粥里全是妈妈盼了好久的味道。 女孩扑进母亲怀里,带着奶香的粥气氤氲在两人发间:以后每天天不亮,我就给妈妈熬最鲜的粥!
围观人群不自觉红了眼眶,手机镜头后的弹幕如潮水翻涌 ——纸巾告急 被暖到心脏暴击 的评论不断刷屏,将这份跨越灶台的温情传递到每个屏幕背后。
渔港码头的石板路上就铺满了鞭炮碎屑,朱红色灯笼沿着望海贝坊新刷的白墙连成一片,在海风中轻轻摇晃。九点半不到,闻讯赶来的村民们已将临时搭建的观礼区挤得满满当当,老人们搬出自家竹凳,孩子们骑在父亲肩头,连隔壁渔村的渔民都开着小渔船赶来看热闹。
上午十时整,锣鼓声如惊蛰春雷炸响,两只金红交织的醒狮踩着鼓点腾跃而起,矫健地跃上临时搭建的朱漆木台。狮头灵动翻飞,忽而昂首向天似与流云对话,忽而低伏探地若嗅人间烟火,颈间银铃随动作奏响清脆韵律。当《瑞狮采青》表演推向最高潮,狮口猛地一合,咬住高悬的生菜,眨眼间利齿翻飞,将生菜撕成碎叶,裹挟着象征祥瑞的利是封抛向人群。翠色菜叶与鎏金红包雨般纷扬洒落,孩童们欢呼雀跃着争相捡拾,观礼区霎时爆发出如潮的喝彩声,热烈气氛直冲云霄。
李老师扶着麦克风的手微微颤抖,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阳光穿透云层落在她古铜色的脸庞上,折射出细密的汗珠。那些汗珠顺着皱纹沟壑蜿蜒而下,在领口晕开深色的痕迹。“大家都知道,这栋房子去年还是堆着渔网的破仓库。” 她喉结滚动了两下,目光扫过台下挤在遮阳伞下的村民们,声音突然发涩,仿佛被渔网的麻绳勒住了喉咙。“去年台风天,有个小女孩冒雨来我家借厨房写作业,浑身湿透却攥着作业本不肯撒手...... 她冻得发紫的嘴唇一直在说‘作文还没写完’。”
人群中传来窸窸窣窣的抽泣声,有人偷偷抹眼泪,有人抱紧了身边的孩子。李老师深吸一口气,海风掀起她鬓角几缕灰白的头发,露出耳后晒伤的痕迹。“那天晚上,我抱着烤得半干的作业本,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突然发现本子里夹着张字条 ——‘长大了我也要当老师’。” 她的声音带着海风般的粗粝,却又像海浪轻拍礁石般温柔,“从那天起,我就发誓要给孩子们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她转身指向身后新落成的三层小楼,玻璃幕墙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现在好了,望海贝坊不仅能教孩子们做海鲜粥、蒸鱼糕,二楼还布置了图书角。这里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更是我们渔村的希望。” 说到最后,她的声音突然高亢起来,带着渔家女特有的爽朗,“等明年开春,我们还要在顶楼建天文观测台,让孩子们看看大海之外的星空!”
粉丝代表赵哥阔步走上台,他正是此前捐赠雨棚的热心人。“还记得第一次点开直播,孩子们脸上纯真的笑容一下子就撞进了我心里。”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感慨,又充满坚定,“以后我还会继续支持‘望海贝坊’,再捐 10 套厨房置物架,下周准时送到!” 话音刚落,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