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阿凯带着团建队伍赶到了,二十多个人每人都背着防风帐篷和加固工具。“我们从乡上一路跑过来的,”阿凯擦了擦额头的汗,“看到预警就知道你们需要帮忙。”他身后的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去加固保温棚,有的帮着堆沙袋,还有人给孩子们分发防风眼镜:“这是我们公司的团建福利,刚好派上用场。”
文旅局的王局长也带着应急物资赶来了,卡车里装着防风网、加固钢管和应急食品。“我们联系了乡上的应急分队,半小时内就能到,”王局长递给李伟一份防风预案,“这是农业局给的茶苗防护指南,按上面的做,保准没问题。”他指着远处的卡车,“市场监管局的同志也来了,帮着把暖厨的食材搬到安全的地方,别被风沙污染了。”
沈亦舟和张技术员正在给保温棚加装防风网,钢管插入地下半米深,防风网拉得紧紧的,用铁丝绑在棚架上。“按粉丝说的‘之’字形绑法,”沈亦舟擦了擦脸上的灰尘,“这样风就不会直接吹在帆布上,能减少冲击力。”他腕间的勋章沾了点土,却依旧耀眼——爷爷当年在藏区做国宴,也是这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用最专业的态度应对。
下午两点,风沙提前来了。远处的天空变成了土黄色,狂风卷着沙粒呼啸而来,打在保温棚的帆布上发出“噼啪”的声响。李伟和沈亦舟顶着风沙,最后检查一遍加固情况——沙袋堆得有半人高,防风网紧紧贴在棚子上,茶苗被无纺布盖得严严实实。“没问题了,”李伟大喊着,风沙吹得他睁不开眼,“咱们回暖厨!”
暖厨里,炊烟依旧袅袅。卓玛妈妈带着妇女们在烙青稞饼,香味盖过了风沙的土腥味。孩子们戴着防风眼镜,围在灶台边,学着包青稞饺,有的把饺子包成了包子形状,有的则捏成了小动物,惹得众人哈哈大笑。周小雨的直播镜头里,暖厨的灯光亮如白昼,和外面的风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家人们,外面风沙很大,但我们的暖厨里很安全,”周小雨的声音带着坚定,“感谢阿凯哥的团建队伍,感谢王局长带来的应急物资,更感谢所有出主意的粉丝——是你们的爱心,给了我们对抗风沙的勇气。”她举起手机,对着窗外的风沙,“风沙总会过去,就像我们遇到的所有困难一样,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弹幕里,粉丝们纷纷留言加油。“老茶客”团长说:“我们的物资已经到合作社门口了!物流师傅顶着风沙送过来的,正在卸车!”青海的粉丝说:“我家就在附近,煮了锅羊肉汤,马上送过去,给大家暖身子!”小琳发来视频,她和妈妈正在折防风纸鸢:“虽然远,但我们的心和你们在一起,等风沙过了,我们就把纸鸢寄过去,让孩子们在茶园里放。”
风沙最大的时候,暖厨的门被吹得嗡嗡响。沈亦舟和李伟顶着风,去门口接粉丝捐赠的物资。物流师傅的货车停在合作社门口,车厢里的保温箱堆得高高的,师傅的脸上全是沙粒,嘴唇干裂:“怕你们急用,我从格尔木开了五个小时,风沙最大的时候,能见度不足十米,全靠导航慢慢挪。”
保温箱打开时,里面的物资分门别类放得整整齐齐:儿童专用的小擀面杖、带卡通图案的围裙、高原适应的葡萄糖口服液、还有给茶苗用的有机营养液。最上面的一个箱子里,放着一本厚厚的《茶苗培育手册》,封面上写着“北京老茶客赠”,里面夹着几十张手写的便签,都是老茶客们的培育经验。
“这是我们社团里的老人们一起整理的,”“老茶客”团长发来消息,“有位80岁的张爷爷,当年和你爷爷一起在藏区种过茶,他说这手册里的经验,都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摸出来的,现在传给你们,希望茶苗能长得更好。”沈亦舟翻开手册,第一页就是张爷爷的字迹:“青稞香,茶苗壮,人心齐,天不怕。”眼泪瞬间模糊了他的视线——这和爷爷日记里的话,一模一样。
暖厨里,孩子们已经戴上了新的卡通围裙,用小擀面杖擀着青稞面皮,虽然擀得厚薄不均,却格外认真。阿凯的团建队伍则在帮着卸物资,把有机营养液搬到仓库里。王局长拿着《茶苗培育手册》,笑着说:“我们可以把这些经验整理成教材,在全乡推广,让更多牧民学会种茶。”
下午四点,风沙渐渐小了。沈亦舟和李伟第一时间赶到茶园,掀开无纺布——茶苗的芽尖依旧翠绿,没有受到丝毫损伤,只是叶片上沾了点沙粒。张技术员用清水轻轻冲洗着茶苗:“太好了,一点事都没有!”孩子们也跑了过来,小心翼翼地帮着擦茶苗上的沙粒,嘴里念叨着:“小茶苗,别怕,风沙过去了。”
周小雨的直播镜头里,茶苗在夕阳下泛着光,孩子们的笑脸格外灿烂。“家人们,风沙过去了,我们的茶苗保住了!”周小雨的声音带着哽咽,“感谢每一个伸出援手的你,是你们的爱心,守护了这些春芽,守护了我们的希望。”她举起手机,对着夕阳下的茶园,“你们看,夕阳出来了,明天又是个好天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