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爷爷刚好从藏区赶过来,听到声音立刻走过去:“您是陈主任?当年在上海农业局工作的?”老人激动地握住他的手:“是我!没想到还能再见到你!当年沈敬山说,藏区的茶一定会香遍全国,我一直等着这一天。”两人抱着铁盒,眼泪都掉了下来,弹幕里瞬间被“跨越四十年的约定”刷屏。
预展结束时,订单已经突破了八千份。阿凯带着公司的宣传团队赶来:“我们在上海的商场做了‘藏北春芽’的快闪店,明天正式开业,和展会联动。”他递给沈亦舟一份合作协议,“这是上海几家连锁超市的合作意向书,他们想把咱们的产品摆进货架。”
晚上的庆功宴上,沈亦舟接到了扎西的电话,他在新疆的工地上,信号有点差:“亦舟,我在上海的亲戚说看到你们的展会了,太为你们高兴了。”他顿了顿,“我儿子明年就要去上海上大学,到时候让他去合作社帮忙,跟着你们学。”
第二天,展会正式开幕。开幕式上,沈亦舟作为助农典范发言,手里举着那个旧铁盒:“四十年前,我的爷爷带着藏区的茶样来到上海,却没能让大家尝到藏区的味道。四十年后,带着无数人的爱心,我们把藏区的新鲜味道、把漫山遍野的春芽,带到了黄浦江畔。”
他举起手里的冷链箱模型,上面印着粉丝们的名字:“这个箱子里,装的不仅是藏区的美食,更是跨越山海的爱心。是北京粉丝的捐款,是上海粉丝的接应,是藏区牧民的期盼,让藏北的春芽在上海绽放。”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粉丝们举着“春芽飘香”的灯牌,齐声喊:“藏北春芽,生生不息!”
展会现场,农业大学的王教授带着团队赶来,他们带来了培育好的茶苗:“我们和合作社合作的茶苗培育基地,已经获批了,下个月就开工。未来,我们会培育出更适合高原生长的茶苗,让藏北的春芽越种越多。”
李伟的制作台前,排起了更长的队伍。他教上海的游客做野菌牦牛肉酱,一位小朋友学着他的样子翻炒,脸上沾了酱汁也不在意:“李师傅,我长大了也要去藏区种茶,做最好吃的牦牛肉酱。”李伟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啊,我们在藏区等你。”
小琳的父母在展位旁边摆起了蔬菜摊,卖的是他们在藏区种的高原蔬菜:“这些蔬菜都是用茶苗的枯枝做肥料,纯天然无污染。”小琳举着手机直播:“家人们,这就是‘春芽生态链’,茶苗不仅能做美食,还能养出好蔬菜,未来我们还要做更多生态产品!”
展会的最后一天,沈亦舟和团队在展位前合影。张爷爷抱着那个旧铁盒,沈亦舟和李伟分别举着希望之种的照片和野菌牦牛肉酱,小琳、周小雨和粉丝们围在周围,背景是“藏北春芽”的巨大横幅。相机按下快门的瞬间,黄浦江上的汽笛声传来,像是在为藏北的春芽祝福。
回程的飞机上,沈亦舟在爷爷的老笔记上写下:“二零二五年春,藏北春芽香飘上海。爷爷,您当年的愿望,我们实现了。未来,我们会带着春芽的故事,走向更远的地方。”他把笔记放在窗边,阳光透过舷窗洒在字迹上,和藏区的晨光一样温暖。
飞机降落在那曲机场时,合作社的牧民们举着哈达在等候。才让大叔的小孙子跑过来,举着一张上海展会的照片:“沈老师,李师傅,我长大了也要去上海,把我们的茶苗带去更多地方。”沈亦舟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好,我们一起去。”
育苗棚里,希望之种已经长出了两片新叶,旁边是小孙子种的茶苗,也长得格外精神。赵工程师正在调试新的温控设备:“培育基地的地基已经打好了,下个月就能开始建大棚。”他指着远处的雪山,“明年这个时候,这里就会有一片新的茶苗林。”
暖厨里,李伟正在研发新的菜品——青稞茶糕,准备带到下一个展会。沈亦舟站在旁边,递过刚测好的营养数据:“青稞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适合做健康点心。”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得不需要多说一句话。
周小雨的直播还在继续,镜头扫过漫山遍野的茶苗,扫过育苗棚里的新芽,扫过牧民们丰收的笑脸:“家人们,藏北的春芽故事还在继续。下一站,我们要去广州,去深圳,去更多的地方,让藏区的味道,香遍全国,香遍世界!”
张爷爷坐在育苗棚前,手里拿着老笔记,给孩子们讲当年和沈爷爷种茶的故事。夕阳洒在他的脸上,也洒在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睛里。孩子们手里拿着小铲子,在茶园里种下新的茶籽,嘴里哼着《春芽谣》的调子,歌声飘得很远,像一封写给未来的信。
沈亦舟走过去,坐在张爷爷身边,看着远处的雪山和近处的茶苗。张爷爷把那枚茶籽的壳递给沈亦舟:“这是希望之种的壳,留着做个纪念。”沈亦舟接过,紧紧攥在手里。他知道,藏北春芽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而这份跨越山海的爱心与传承,会像这藏北的茶苗一样,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生生不息,绽放出更灿烂的光芒。
夜里,藏区的星空格外明亮。沈亦舟站在育苗棚外,看着满天繁星,仿佛看到爷爷和张爷爷站在星光下,笑着向他招手。他掏出手机,在粉丝群里发了条消息:“感谢每一位陪伴‘藏北春芽’成长的家人,是你们的爱心,让藏区的春天,永远在线。”
消息刚发出去,就收到了无数条回复。“老茶客”团长:“下一站我们还跟着!”“护士小方”:“我已经订好了去广州的机票!”“阿凯”:“我们公司的宣传车随时待命!”沈亦舟看着这些回复,嘴角扬起微笑。他知道,无论下一站去哪里,身边都会有一群温暖的人,陪着藏北的春芽,走向更远的未来。
第二天一早,合作社的牧民们开始忙着春耕。小琳和她的父母在菜园里种下新的种子,李伟在暖厨里研发新的菜品,沈亦舟则和赵工程师一起规划茶苗培育基地的建设。阳光洒在藏区的土地上,洒在每一株茶苗上,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明亮。
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茶园里的新苗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暖厨的炊烟袅袅升起,藏香青稞锅巴的香气飘得很远。沈亦舟知道,这只是开始,藏北的春芽会越开越香,藏区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而这份匠心与爱心的传承,会像这藏北的土地一样,厚重而坚定,迎来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春天。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