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的龙鼻嘴村,晨雾还没散,就被茶园里的铁锹声撞出了缝隙。李伟踩着沾露的草鞋,刚把“茶苗定植间距80cm”的木牌插在土垄上,裤兜里的手机就震了——是“卡车司机老周”发来的定位,红色光标正停在村口两公里外的盘山路上,配文:“雾大慢开,还有十分钟到!”
“遮阳网到了!”李伟对着对讲机喊,声音惊飞了茶树上的山雀。正在调试灌溉泵的沈亦舟立刻直起身,工装背心上的水渍顺着脊椎往下淌,他抹了把脸上的水珠:“我带几个年轻人去接,晓茶你留着教村民分茶苗,注意看营养钵有没有破损。”
春芽宝宝被秦大山的媳妇用背带绑在背上,小手攥着片半干的茶芽,看到沈亦舟要走,突然“咿呀”喊了一声,把茶芽往他手里塞。沈亦舟笑着接过来,别在工装领口:“替你盯着,保证遮阳网妥妥的。”
周小雨举着直播架跟在后面,镜头扫过晨雾中的茶园——村民们已经排好了队伍,每人手里都捧着个竹篮,里面是裹着营养土的茶苗,嫩绿的芽尖在雾里像星星。“家人们早上好,现在是五点十五分,咱们的茶苗种植大军已经就位,就等遮阳网来‘保驾护航’了!”她把麦克风凑到一位大婶嘴边,“王婶,您这茶苗看得比孙子还亲吧?”
王婶笑得眼角堆起皱纹,指腹轻轻摸着茶苗的叶片:“这可是金疙瘩!李老师说种活一棵,明年就能多挣五十块,我家那俩上学的娃,学费就靠它们了。”弹幕里立刻刷起“加油王婶”,“农村宝妈小芳”留言:“我当年种果树也是这样,天天守着怕被鸟啄,现在看到这场景太亲切了!”
刚走到村口,就听见货车“嘀嘀”的鸣笛声。橘黄色的货车冲破晨雾,车斗上“春芽茶园捐赠物资”的横幅被露水打湿,显得格外鲜亮。老周跳下车,安全帽上还沾着草叶:“可算到了!昨天在怀化陷泥里,多亏了当地粉丝帮忙,不然今天赶不上种植。”他指了指副驾驶,“这是怀化的‘挖机师傅阿伟’,特地跟来帮忙卸车。”
阿伟抱着个工具箱跳下来,晒得黝黑的脸上带着腼腆:“我家也是种茶的,知道这时候缺人,就请了假过来搭把手。”他打开工具箱,“里面是我带的扎带和剪刀,固定遮阳网用的,都是新的。”
卸车的时候,晨雾渐渐散了,太阳露出一点金边。遮阳网展开后像一片绿色的云,铺在临时搭起的竹竿架上,刚好遮住那片刚发芽的老茶籽。晓茶蹲在土垄旁,用树枝量着遮阳网的高度:“两米五刚好,既能挡强光,又不影响通风。”她对着镜头解释,“老茶籽芽尖特别嫩,光照超过六小时就会灼伤,这都是陈教授特意交代的。”
“晓茶越来越专业了!”“农艺师小唐”的弹幕跳出来,“提醒一下,遮阳网要留通风口,不然容易滋生霉菌,我把示意图发粉丝群了!”晓茶立刻点头:“已经留了,每三米一个,谢谢小唐老师!”
刚把遮阳网固定好,就传来晓茶的惊呼:“沈老师!这边几棵茶苗的根有点烂了!”众人赶紧跑过去,只见三株茶苗的营养钵底部渗着褐色的水,根系沾着黏糊糊的泥。沈亦舟立刻掏出爷爷的笔记,翻到“茶苗救险”那页:“是闷根了!营养钵排水孔堵了,昨天运过来的时候淋雨,水积在里面了。”
李伟皱起眉头,这三株是林老特意挑选的“福鼎大白”母苗,要是死了太可惜。周小雨把镜头对准烂根的茶苗,弹幕瞬间紧张起来:“别急!我有办法!”“园艺师阿雅”的ID顶着认证弹出,“把营养钵拆开,用清水冲掉烂根,剪到新鲜组织,再用草木灰消毒,换透气性好的沙土栽,我家的花就是这么救回来的!”
“我补充!”“中药房老板老胡”跟进,“草木灰要筛细,比例是1:3混土,还能防白蚁,和印楝油效果一样!我现在就把家里的草木灰寄过去,用顺丰加急!”
秦大山突然开口:“我家灶房有!昨天烧的柴火灰,筛得干干净净的,我这就去拿!”他拄着拐杖往家跑,脚步比平时快了不少,王婶赶紧跟上去:“我帮你拿筛子!”
沈亦舟从帆布工具包掏出竹制镊子——这是陈教授特意寄来的茶苗修根工具,尖端磨得圆润不伤根。他用山泉水把根系冲得透亮,褐色的烂根在清水里格外明显:“要从健康组织往上剪两毫米,杜绝感染。”镊子“咔嚓”剪断烂根,他对着镜头展示断面,“大家看,木质部呈乳白色,髓心饱满,这就是活根的信号。”李伟蹲在旁边和泥,掌心沾着草木灰,手指反复揉捏土团:“沙土要过筛,去掉石子,草木灰按1:3比例混,握成团离地30厘米掉下来能散开,这透气性才达标。”他指了指旁边的水桶,“水要晾到常温,山泉水刚接的太凉,会刺激新根——当年咱俩在山上救茶苗,就是没注意水温,差点让半垄苗缓不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