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涅里郡的晨雾刚漫过茶苗梢头,李伟就握着秦大山传的百年茶盘蹲下身——这是春芽非洲推广基地的奠基日,茶盘里盛着从湘西带来的红壤,和当地的酸性土混在一起,像两颗跳动的红心。“茶苗要种在朝阳坡,”他用手指戳了戳湿润的泥土,指腹的老茧蹭过土粒,那是种了十年茶的印记,“和咱们龙鼻嘴村一样,山泉水绕着根浇,驱虫就用粉丝捐的印楝油,绝对不能用农药。”
沈亦舟拿着土壤检测仪走过来,屏幕上的数值跳动着稳定在pH5.2:“酸碱度刚好,比预期的好改良。粉丝‘农科院阿明’寄来的微生物菌剂走了二十天海运,昨天刚到,拌在土里能提高有机质含量。”他指着远处的帐篷,“肯尼亚茶农代表卡玛带着孩子们在那边,他们凌晨四点就来帮忙搭脚手架了,说要亲手建自己的希望小学。”
周小雨举着直播架跑过来,镜头一打开,国内粉丝的弹幕瞬间涌成绿潮:“家人们!春芽非洲希望小学奠基啦!现在在肯尼亚涅里郡,李老师正在教当地茶农种春芽茶,全程直播见证!”她把镜头对准茶盘里的混合土壤,“这是湘西红壤和非洲红壤的‘爱心融合’,象征着春芽的爱跨洋传递!”
刚挖好第一个奠基坑,天空就下起了暴雨。帐篷被狂风掀翻,粉丝“建材商阿朗”捐的钢筋被雨水泡得发滑,卡玛的小女儿阿米娜抱着一棵茶苗蹲在泥里哭:“茶苗会烂掉的……”李伟立刻把自己的冲锋衣披在孩子身上,拉链拉到顶遮住她的小脑袋,沈亦舟则抓起铁锹喊着“搭三角架”,组织人用树枝和防水布加固临时棚。周小雨将镜头对准暴雨中并肩扛木头的两人,弹幕秒变“跨国救援站”:“我是气象爱好者,肯尼亚这是短时对流雨,一小时内会停!”“我在迪拜做建材贸易,马上调运一批防水帆布过去,四天到港口!”“非洲货代阿杰”的语音炸响:“我在蒙巴萨港有仓库,帆布到了我亲自送过来,两天就能到涅里郡!”
暴雨停歇时,当地村民和中国技术员已经用树枝搭起了临时雨棚。卡玛握着李伟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感谢你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来帮我们。”他指着远处的山坡,“那里有一百个贫困家庭,他们都盼着种春芽茶过日子。”李伟递过一杯刚泡的春芽茶:“这杯茶是希望,只要我们一起努力,茶苗一定会活,日子一定会好。”弹幕里“春芽跨洋一家亲”刷屏,“程序员阿哲”留言:“我已经在基金会系统里开通了‘非洲春芽专项’,国内粉丝捐款刚到账,走国际汇款花了三天,现在能立刻拨付买防水物资。”
中午的临时厨房,李伟决定教大家做“茶芽玉米糊”——结合非洲饮食特点改良的邪修菜,既能当主食,又能给淋雨的孩子们驱寒。小琳从物资箱里拿出粉丝“厨具商阿冯”捐的便携锅,“李老师,玉米糊要用当地的白玉米吗?我听‘非洲美食博主阿梅’说,白玉米更软糯,适合孩子吃。”她打开保温桶,“这是粉丝‘调料商阿丽’捐的茶芽粉,拌在糊里特别香。”
“玉米要磨成细粉,”李伟往锅里加山泉水,火苗映着他沾泥的侧脸,“水开后慢慢撒玉米粉,边撒边搅拌,防止结块。煮到粘稠时加茶芽粉,再放一点点盐提鲜。”他把煮好的玉米糊盛进木碗,吹凉了递到阿米娜手里,“尝尝这个,比甜茶还暖身子。”小女孩抿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比妈妈做的玉米糊香!”
“春芽茶粉里的茶氨酸能中和玉米的涩味,”沈亦舟帮着分碗,“而且茶多糖能养胃,孩子们淋雨了吃这个刚好。”阿凯端着碗蹲在地上吸溜,被小琳用锅铲敲了后脑勺:“就知道吃!昨天偷吃茶芽饼干被卡玛家的狗追着跑,今天还不长记性?快去帮着搬茶苗,粉丝‘苗圃商阿福’捐的‘湘茶1号’刚到,走了三十天海运,根须还很新鲜。”弹幕里“阿凯非洲出糗记”的表情包刷了屏,“翻译官阿玲”留言:“我已经把菜谱翻译成斯瓦希里语,当地妇女都记下来了,以后她们自己就能做。”
下午,茶苗种植正式开始。阿米娜学着李伟的样子,把茶苗放进坑里,小手轻轻把土压实:“李老师,这棵茶苗我要送给妈妈,让她知道我长大了能帮家里了。”沈亦舟帮她调整茶苗的角度:“茶苗要朝南种,这样能多晒太阳,长得更快。”远处,粉丝“农科院阿明”带着当地茶农调试自动采茶机,机器的轰鸣声和孩子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跨洋的希望之歌。
奠基仪式结束的第二天,欧盟有机认证机构的专员就到了基地。“我们要检测茶叶的农残和重金属含量,”专员拿着检测仪器,“只有通过认证,春芽茶才能进入欧盟市场。”沈亦舟立刻递上三年的种植记录:“这是土壤检测报告,这是病虫害防治记录,我们全程用生态方式种植,绝对符合欧盟标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