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苏丹的雨季刚掀过一场暴雨,李伟的雨靴就陷进了朱巴难民营的泥浆里——胸前仙人掌形状的金吊坠被雨水打湿,贴在沾满红泥的迷彩服上,冰凉的触感刚好中和难民营里弥漫的腐霉味。沈亦舟扛着防水医疗箱走在前面,防蚊面罩挂在脖子上,镜片上的泥点遮住了大半视线,“粉丝‘南苏丹华侨阿明’的线报没错,白尼罗河泛滥冲毁了粮库,难民营断粮6天,更糟的是洪水引发疟疾,昨天就有四个孩子死于高热昏迷。”他指向远处的塑料棚屋,一个母亲正用脏布裹住寒战的孩子,旁边的竹筐里堆着发霉的玉米,几只苍蝇在上面嗡嗡盘旋。
“必须先建防疟急救点和防霉厨房!”晓茶蹲在联合国救援车的引擎盖上标注物资点,帆布包上的“春芽联盟”刺绣被雨水泡得发皱,“‘南苏丹烟火救援专项捐款’400万前天到账,走乌干达中转花了15天,现在能买木薯粉、香蕉和抗疟药,但坎帕拉的供货商说,雨季冲毁了公路,物资要雇大象运输队走丛林小路,至少8天才能到朱巴。我们带的‘应急套餐’只剩200份,抗疟急救包也只够处理30个病例,撑不过4天。”她刚说完,棚屋就传来剧烈的咳嗽声——那个裹着脏布的孩子,已经开始抽搐,嘴唇发绀得像凝固的血。
“开直播!让后援团打通运输链,同步学防疟急救!”周小雨的直播架刚固定在救援车的车顶,镜头先扫过难民营的惨状:光着脚的孩子在泥浆里捡烂玉米,腿上长着疮的难民靠在漏雨的棚屋边,接着对准那个抽风的孩子,“家人们!南苏丹雨季疟疾大爆发,孩子41度高热抽搐了!我们缺丛林运输队、防蚊急救设备,更缺疟疾急救方法,求支招!”镜头一转,阿凯正把抗疟药掰成小块往孩子嘴里塞,弹幕瞬间被“红框预警”刷屏。
“阿凯停手!抗疟药不能瞎吃!”粉丝“急救专家阿强”的留言秒顶前排,“先测疟原虫!用快速检测卡,阳性才能吃青蒿素,成人一次2片,儿童按体重算!孩子抽搐先侧躺防窒息,用湿毛巾擦腋下降温,别喂药会呛咳!”紧接着“物流老板阿峰”冒泡:“我在坎帕拉有支大象运输队,常年走丛林线,现在装物资,雇了南苏丹本地向导探路,6天内必到朱巴!”“医药商阿伟”甩来捐赠清单:“300套抗疟急救包、800支青蒿素、2000顶防蚊帐篷,从恩德培机场空运,4天到朱巴机场,暴雨延误最多加1天!”“农业专家阿农”发来种植手册:“南苏丹木薯耐涝,我捐10吨脱毒木薯种,和物资一起运,教难民种木薯自救!”
晓茶用防水笔在笔记本上记着物资信息,沈亦舟已经冲过去处理患儿:“小琳,拿急救包的疟原虫检测卡!李伟,准备口服补液盐!”他快速把孩子侧放在塑料布上,解开湿透的脏布,用体温枪一测——41.2度,“‘阿强’说疟疾高热要先物理降温,检测卡要等15分钟出结果,这期间不能喂任何药。”李伟按1升水6克盐10克糖的比例冲好电解质水,用勺子刮成细线往孩子嘴里送,“孩子又拉又吐,脱水比高热更危险,每分钟喂3毫升,保持口腔湿润。”
临时急救点的防蚊帐篷刚搭好,就挤满了求医的难民。沈亦舟趁机开起“防疟急救小课堂”,用南苏丹语和手势演示:“疟疾分恶性和间日疟,恶性疟会死人,症状是寒战-高热-出汗循环,记住‘测、降、补、药’四字诀。”他举起检测卡,“滴三滴血,15分钟后出现两条红线就是阳性,立刻吃青蒿素,每天一次,连吃三天,不能断!”阿凯举着刚消毒好的检测卡跑过来,红着脸说:“沈老师我错了,刚才没测就喂药,幸好没喂多。”弹幕里“阿凯急救黑洞进阶版”的表情包刷屏,“急救专家阿强”留言:“知错就改!再教你一招,防蚊比治病重要,睡前在帐篷周围撒除虫菊酯,比点蚊香管用!”
处理完首个疟疾病例,李伟看着棚屋外排队的饥民,发现他们手里都攥着发黑的块状物——南苏丹随处可见的木薯。“这东西能吃吗?”他指着一个老人手里的木薯问本地向导,向导摇头:“生吃有毒,煮熟了没味道,现在粮库淹了,只能吃这个。”李伟眼睛一亮,立刻启动“烟火厨坊·耐涝食材计划”:“用木薯粉和香蕉做‘防疟营养糕’,既能顶饿又能补营养,刚好对抗疟疾消耗!”
小琳从物资箱里拿出粉丝“厨具商阿冯”捐的防水铁锅,“李老师,木薯要去皮泡2天吧?‘营养师阿梅’说木薯含氰苷,必须泡去毒素,香蕉能补钾,刚好预防疟疾低钾血症。”她戴着橡胶手套削木薯皮,白色的汁液滴在泥浆里,“这木薯真硬,得用砍刀才能劈开。”“去皮泡24小时,换三次水,磨成粉后蒸15分钟,加香蕉泥和少量盐揉成团,”李伟把铁锅架在防风炉上,火苗在雨幕里忽明忽暗,“温度控制在40度,温热吃最养胃,疟疾患者肠胃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2yq.org)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