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如墨,彻底吞噬了红烛寺白日的喧嚣与浮华。
狄仁杰三人并未下山,而是在朔州都督王孝杰的暗中安排下,借宿于山腰一处早已废弃的猎户木屋中。
此地位置隐蔽,既可遥望红烛寺动静,又不易被寺中僧人察觉。
木屋简陋,仅能遮风挡雨。
一盏昏黄的油灯在桌上摇曳,将三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壁上,拉得忽长忽短。
孙敬之正就着灯光,仔细记录今日所见所闻,眉头紧锁:“恩师,那红烛寺处处透着诡异。香火鼎盛至此,后殿却冷清异常;僧人看似慈悲,眼神却锐利如刀;尤其是那送子观音殿,那气味…学生至今仍觉头脑微微发沉。”
张承翊擦拭着随身短刃,接口道:“还有那些工匠,安装的绝非寻常饰物,倒像是在加固墙体。那悟凡和尚,身手绝不弱于军中好手。这寺庙,分明是外松内紧,戒备森严。”
狄仁杰端坐于简陋的木榻上,双目微阖,似在养神,指尖却无意识地在膝上轻轻敲击,脑海中不断闪过白日所见细节——慧明那隐含军旅习惯的站姿、廊柱底部极淡的血腥味、观音像诡异的视线落点、以及那令人不安的迷药气息。
“表象越是光辉,内里或许越是污浊。”狄仁杰缓缓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慧明言语谨慎,滴水不漏,却屡次暗示山中不太平,催促香客早归,看似关切,实为阻止深究。那观音殿,绝非简单的求子之地。”
他睁开眼,目光锐利:“若所料不差,殿内必有夹层或密室。而那壁画…便是关键所在。”
“恩师是怀疑,失踪之人…”孙敬之声音微颤。
“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狄仁杰语气沉凝,“若非被远远弃于狼群难至的绝壑,便是…仍在这寺庙之内,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话音未落,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极其微弱、却异常清晰的声响!
此时已是子夜时分,万籁俱寂,山风呼啸声中,那声音断断续续,缥缈而来,竟似是…诵经之声?
然而,这诵经声与白日所闻的洪亮庄严截然不同!
声调古怪拗口,低沉而快速,带着一种奇异的、仿佛能钻入骨髓的韵律,时而如窃窃私语,时而如厉声叱咤,根本非中土佛门任何已知的唱诵方式,反而更像是一种…古老的、充满蛮荒气息的密语或咒言!
“这…这是什么声音?”孙敬之猛地抬起头,脸色发白,侧耳倾听,眼中露出惊疑不定之色。
张承翊已然悄无声息地移至窗边,透过缝隙向外望去。
只见远处山巅的红烛寺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唯有几盏长明灯如同鬼火般闪烁,根本不见任何人影灯火,更无人诵经做法事。
但那诡异的诵经声,却真真切切地穿透夜风,传入耳中,仿佛源自地底,又似来自四面八方,让人无法捉摸其具体来源。
“声音方向…似是来自寺庙深处。”张承翊凝神细听片刻,沉声道,“绝非正常佛事。”
狄仁杰也已起身,走到窗边,凝神静听。
那诡谲的诵经声仿佛带着某种魔力,令人心生烦恶,头皮微微发麻。
“这不是诵经,”狄仁杰缓缓摇头,目光如电,“这是密语!某种不欲人知的、进行隐秘勾当时的联络暗号或…仪式咒言!”
他猛地看向张承翊:“承翊,你可能辨其方位,潜行靠近查探一二?”
“末将愿往!”张承翊毫不迟疑,抱拳领命。
他深知此事危险,但更是查明真相的绝佳机会。
“切记!”狄仁杰郑重叮嘱,“此行只为探查,绝不可暴露行踪,更不可与之冲突。听清其内容、辨明其来源即可速回。我让周校尉派两名好手在外接应你。”
“末将明白!”张承翊点头,迅速脱下外袍,露出一身利于夜行的深色劲装,检查了一下随身匕首与飞爪百练索,对狄仁杰与孙敬之微一颔首,便如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滑出木屋,瞬间融入浓重的夜色里。
孙敬之紧张地凑到窗边,却只见外面漆黑一片,早已失去了张承翊的踪迹,唯有那诡异的诵经声依旧断续传来,如同鬼魅的呓语,搅得人心神不宁。
“恩师,张校尉他…”孙敬之声音充满担忧。
“承翊身手矫捷,经验丰富,当可无虞。”狄仁杰语气平静,但负于身后的手却不自觉地握紧了。
他同样凝望着红烛寺的方向,耳中捕捉着那非人的诵念声,试图从中分辨出些许信息。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一点点流逝。
诵经声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仿佛在进行着某种循环。
约莫一炷香后,那诵经声毫无征兆地戛然而止!
山林瞬间陷入一片死寂,只剩下呼啸的风声,反而更添诡异。
又过了片刻,依旧不见张承翊返回。
孙敬之越发不安,在屋内来回踱步:“怎地还不回来?莫非…”
就在这时,远处黑暗中忽然传来一声极轻微的、短促的唿哨声——那是张承翊出发前约定的表示“安全”的信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狄仁杰之裂国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唐狄仁杰之裂国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