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汇报表演的掌声还在耳畔回响,医学院的课堂便已如期而至。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学楼的落地窗,洒在崭新的课桌上,映得《系统解剖学》的封面泛着微光。林野坐在教室第三排,身旁是同样提前十分钟到场的陈思远,两人面前的笔记本早已摊开,笔尖悬在纸端,静待开课。
“没想到解剖学课本这么厚,光骨骼系统就有一百多页。”陈思远推了推眼镜,指尖划过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注解,语气里带着几分忐忑。他虽提前预习,却仍被复杂的人体结构绕得头晕。
林野笑了笑,翻开课本。得益于赵天成主任的灵息传承,人体骨骼、肌肉、脏器的位置与关联早已刻在他脑海里,课本上的文字更像是对记忆的梳理与印证。“别急,我们可以结合图谱来记,比如肱骨和肩胛骨的连接方式,就像一把钥匙插入锁孔,这样更容易理解。”他一边说,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画出简化图谱,线条精准,标注清晰。
正说着,教室门被推开,一位头发花白、身着白大褂的老教授走了进来,胸前的铭牌上写着“张教授 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张教授放下教案,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洪亮而沉稳:“从今天起,我来教你们解剖学。这门课是医学的基础,就像盖房子的地基,地基不牢,后续的临床课程都是空中楼阁。你们未来要握手术刀,要判断病情,首先得知道人体的每一根骨头、每一条血管、每一束神经在哪里。”
话音刚落,张教授便打开PPT,屏幕上出现一幅完整的人体骨骼标本图。“今天我们先学骨骼系统,谁能说说,成年人有多少块骨头?”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新生们面面相觑,显然没料到第一节课就有提问。林野毫不犹豫地举手:“报告教授,成年人有206块骨头,其中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
张教授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回答得很准确。那我再问你,股骨是人体最长的长骨,它的解剖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股骨分为股骨头、股骨颈、股骨干和股骨远端,股骨头与髋臼构成髋关节,股骨远端与胫骨、髌骨构成膝关节……”林野条理清晰地回答,甚至补充了股骨的血液供应特点,这些细节正是赵天成灵息中关于骨科手术的基础知识点。
张教授连连点头,语气中满是欣赏:“很好!看来你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很多老生掌握得还要扎实。以后这门课的课代表,就由你担任吧。”
全班同学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林野身上,有惊讶,有敬佩,也有几分羡慕。陈思远悄悄竖起大拇指:“林野,你太牛了!不愧是学霸!”
接下来的课程中,张教授结合标本和动画,生动地讲解着骨骼的结构与功能。林野听得格外专注,他发现课本上的知识与灵息传承中的临床应用相互印证,让他对人体结构的理解更加深刻。遇到重点难点,他会快速记下,偶尔还会结合外科手术的视角,标注出骨骼损伤的常见部位与修复要点。
上午的最后一节课是《生理学》,授课的李教授年轻干练,擅长用生活案例讲解复杂的生理机制。“我们的心脏就像一台泵体,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一天要泵出约8吨血液……”李教授的声音通俗易懂,PPT上的动态示意图更是直观清晰。
林野听得认真,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调动陈景明主任的灵息技能。生理学中的血液循环、神经调节等知识,正是感染性疾病诊治的基础,比如感染时心率加快的机制、体温调节的原理,都与临床用药密切相关。他一边听课,一边在笔记本上梳理“生理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症状-用药原则”的逻辑链,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
中午下课铃响,林野和舍友们一起前往二食堂。赵磊端着餐盘,狼吞虎咽地吃着红烧肉,含糊不清地说:“上午的解剖课也太硬核了,那些骨头的名字绕得我头都大了,还是林野你厉害,居然能对答如流。”
“我只是提前预习了一下,再加上以前学过一点相关知识。”林野笑了笑,没有提及灵息传承的秘密。
王浩咬了一口鸡腿,好奇地问:“林野,你当了解剖课代表,以后是不是要经常跟教授打交道?能不能帮我们多争取点复习资料啊?”
“放心吧,有好的资料肯定会分享给大家。”林野点点头,“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努力,这两门课都是基础,必须学扎实。”
下午是实验课,解剖实验室里整齐排列着标本罐和解剖器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福尔马林气味。第一次接触实体标本,不少女生面露难色,甚至有些同学忍不住捂住了鼻子。
张教授站在讲台前,严肃地说:“这些标本都是无声的老师,是前辈们为医学事业做出的贡献。我们必须心怀敬畏,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因为你们未来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
实验任务是观察骨骼标本,识别主要骨骼的结构。林野戴上手套,拿起一块股骨标本,指尖抚过骨骼的纹理,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对应的解剖结构和临床意义。他不仅快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主动帮助身边的同学识别标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幽搜灵境请大家收藏:(m.2yq.org)玄幽搜灵境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