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闭关期间,就听闻有同门高僧前往茅山论道,结果被驳得体无完肤,心神受创。那位大师甚至断言陈龙可能是佛陀转世,反复强调这个说法。
佛门与少林同宗同源。
此来也是有意挫一挫陈龙的锐气,让他明白山外有山,突破金丹并非就能目空一切。
虽然心中作此打算,但面对陈龙时,老方丈还是和蔼可亲地称赞道:
太玄道友真乃天纵奇才,如此年轻便证得金丹,实在令老衲叹服。
陈龙淡然回应:方丈过誉了。
他并未因对方的赞美而得意,已然察觉到来者另有深意。
慧远方丈注视着陈龙从容自若的神态,眼中掠过一丝赞赏。
他心底突然浮现一个不合时宜的念头:若能早些遇见这位年轻人,将其引入佛门该多好。陈龙不仅心性沉稳,更兼具非凡天赋。可惜如今已是道门中人。
佛道两派表面和睦,实则暗流涌动,甚至曾引发诸多争端。加之事关宗门气运,此消彼长。眼见陈龙为道门增光添彩,慧远方丈决意亲自出面压制。
太玄道友可还记得,二十年前曾在茅山与一位高僧论道数日?慧远方丈突然发问。
场中众人顿觉气氛有异。空明大师原本以为方丈仅为论道而来,此刻才意识到另有深意。面对武当赵无极的质疑,这位少林长老只能苦笑否认。
陈龙神色如常:方丈莫非也要论道?
他忆起当年那位执意比试佛法的僧人。自己以惊世骇俗的佛理与之辩论数日,最终令对方叩首拜服,直呼佛祖转世。事后那僧人四处宣扬,甚至要强令他出家,惹得他只得向师尊玄灵道人汇报后闭关避世。
当时他心中满是不屑:和尚有什么可推崇的?
断绝七情六欲,那还谈什么修行?
如今旧事重提,对方分明就是来理论较量的,但他丝毫不以为意。比试道法?他何曾畏惧过任何人。
太玄道兄所言极是,不知可愿与老衲辩经?
慧远住持坦然应承,随即发问。
一切正如陈龙所料。
这正是佛门惯用手段——遇到难题先辩经,辩不过再想其他办法。
既然大师开口,贫道自当奉陪!
陈龙爽快应战。
慧远住持明显一怔,显然没料到对方这般干脆。
转瞬间,老和尚脸上浮现出笑意。
围观众人听罢二人对答,个个翘首以待。
一边是佛门德高望重的金丹前辈,前任住持;另一边则是惊艳整个修真界的茅山奇才。这场巅峰对决,谁更胜一筹?
二人盘膝而坐,论道伊始。
要开始了!
快来看高人论道!
无论是各派修士,还是附近百姓,无数期盼的目光齐刷刷聚焦于此。
对他们而言,这等层次的论道交锋实属罕见。
众人都想亲眼见证:究竟是佛门妙谛更高深,还是道门玄理更精微。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时,照见五蕴皆空,能度一切厄...
慧远住持率先开示,竟直接诵起那部着名的《心经》。
但见老和尚周身佛光缭绕,身后虚空中竟浮现出一尊高达百丈的金佛法相,庄严恢弘。
金光冲天而起,将整片天空映照得璀璨夺目,围观人群无不心神震荡,恍若目睹神迹降临。
那恢宏壮观的景象令人失语,众人皆沐浴在神圣光辉中,面容肃穆。
当慧远方丈宣讲佛法时,陈龙也开始了他的讲道:大道源虚无,涵万灵而不显;至神凝太虚,应千变而无迹。玄冥蕴真得泰定,太虚无极守静笃,此乃大洞真意...
陈龙诵念的正是道家至高典籍《上清大洞真经》。这部真经共分六卷,首卷记载诵经要诀、存神观想、科仪典制等法门。字句间暗藏玄机,配合陈龙的深刻诠释,更令听者灵台澄澈,如登仙界。
浩瀚道韵在陈龙周身流转,幻化出万千异象。其身后更显现出仙王法相,与本尊同诵 ** 。两位金丹修士坐而论道,演化出截然不同的天地气象。
初始双方旗鼓相当,但随着论道渐入精深,越来越多听众发现陈龙阐释的玄理更为精妙。有人恍然大悟面露喜色,也有人困惑不解抓耳挠腮。众生悟性有别,对大道领悟自然各不相同。
这场论道昼夜不停,持续整整七日。慧远方丈惊觉陈龙对天道的领悟竟远超寻常得道高人。最终陈龙的道音盖过佛颂,法相绽放的光芒也更盛,宛如仙王临世宣法。
陈龙四周道韵愈发浓厚,恍若大道化身。轰隆!忽然一声惊雷划破长空。
天空中阴云猛然撕裂,如同黎明初现。
一道璀璨光芒破空而出,在空中化作三束流光,尽数没入陈龙体内。
此时的他恍若随时会羽化登仙的仙界谪仙,浑身透着超然气息。
背后金色光轮缓缓旋转,圣洁光辉照耀四方,令众人如沐春风。
此刻的陈龙俨然九天仙尊临凡,气势惊天动地。
太玄真人莫非真要白日飞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末世:剑仙,我在茅山当大师兄请大家收藏:(m.2yq.org)末世:剑仙,我在茅山当大师兄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