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院与生命防线:林湘玉主持的江陵总医院和其下属的医疗培训体系,成为了维系军民士气与战斗力的另一道生命线。她在江陵设立了规模宏大的战时总院和数个分院,将落鹰涧验证有效的伤兵分级救治、消毒隔离、战场急救等流程,形成制度,推广到所有成建制的部队和大型流民收容点。她亲自编撰并不断修订的《战地救护指南》与《战时防疫概要》,被大量抄录、分发,甚至组织识字者宣讲。无数原本必死的伤兵因此得以存活,因瘟疫造成的非战斗减员被有效控制,这不仅是人道的胜利,更是稳定军心、维持战斗力的关键一环。林湘玉的身影时常穿梭于病榻之间,她那冷静专业的姿态和温和坚定的话语,本身就如同一剂良药。
· 战略重构与全民战争:叶飞羽并未满足于技术层面的改进,他更协助杨妙真,从战略层面重新规划整个东南的抵抗蓝图。他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以技术换生命,以游击耗敌力的总体方针。
· 弹性防御网:不再追求寸土不失的僵化防守,转而依托江陵、云阳、临渊等核心城市,以及境内的山脉、江河等天然屏障,构建一个多层次、有战略纵深的弹性防御网络。允许甚至在某些区域诱使蒙军深入,然后利用预设工事、熟悉的地形和新式火器,不断袭扰、伏击、消耗其有生力量和战争物资,将广阔的东南大地变成吞噬蒙元兵力的泥潭。
· 敌后游击司:雷淳风领导的,由原夜不收精锐、各地悍勇义军头领整合而成的敌后游击司被正式赋予名分和更大权限。他们像无数把插入敌人腹地的尖刀,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民众的掩护(叶飞羽强调了群众基础的重要性),专门破坏蒙元漫长的后勤补给线,袭击其分散驻扎的小股部队,散播谣言扰乱军心,收集情报,甚至策反伪军。让伯颜无法安稳地消化占领区,始终感觉如芒在背,不得不分出大量兵力用于维持后方,极大地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 深化坚壁清野与技术下沉:坚壁清野策略被严格执行,并且加入了叶飞羽的技术元素。撤离时,不仅带走或销毁粮食,还系统性地破坏水源、在关键道路、桥梁布设简易地雷和反人员陷阱。同时,组织人手,将改良的农具图纸、耐储存高产的作物种子筛选方法、基础的公共卫生知识(如饮水消毒、垃圾处理),向尚未沦陷的乡村进行普及推广。这不仅能稍微改善底层民生,减少完全依赖救济的流民数量,更能巩固抵抗的群众根基,使战争不仅仅局限于军队之间。
这是一场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战争,是意志、技术、组织能力和人心的综合较量,其复杂和深入程度,远超这个时代传统的战争模式。
蒙元东路主帅伯颜,这位经验丰富的名将,很快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块东南硬骨头的异常难啃。他原本以为,在东唐帝国主力纷纷溃败投降的大势下,失去了朝廷名义和支援的东南抵抗力量,会像无根之萍般迅速瓦解。然而,他面对的是一支装备了前所未见、威力巨大且不断改进的火器,战术灵活多变、诡谲难测,后勤与医疗得到相当程度保障,并且拥有统一、坚强、高效领导核心的军队。攻打任何一座经过针对性改造的城池,都如同撞上铁刺猬,需要付出远超预期的惨重伤亡;而他漫长的后勤线,则如同一条被无数水蛭盯上的血管,无时无刻不面临着神出鬼没的游击队的撕咬和放血,运送的粮草辎重损失惨重,极大地迟滞了他的进攻节奏,也加剧了军队的疲惫和怨气。
江陵城,以及它所代表的东南抵抗政权,如同一根深深楔入蒙元南侵宏图版图中的铁钉,不仅牢牢钉住了自己,更吸引了伯颜东路军庞大的主力,使其无法迅速南下与其他路蒙军会师,参与对金安城的最后围攻,或者席卷更为富庶的南方。这里发生的每一次胜利,哪怕只是小规模地击退敌军的试探进攻,或是成功进行一次对敌后勤队的伏击,其消息都会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被尽力传递出去。
这些消息,对于散布在广袤土地上、或是仍在进行零星无力抵抗、或是已经沦陷但心向故国的东唐军民而言,不再是冰冷抽象的战报,而是黑暗中的灯塔,是绝望沙漠中的甘泉,是肉体与精神双重困境下的强心剂。无数在溃败中迷失方向的散兵游勇、不愿接受异族统治的底层官吏、家园被毁亲人罹难的百姓,开始将东南视为最后的净土和希望之地。他们扶老携幼,翻山越岭,穿越烽火线与蒙元的封锁,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如同百川归海般,向着东南,向着江陵的方向艰难跋涉。在他们的口中,杨妙真和叶飞羽的名字被反复传颂,他们被视为这片土地最后的守护神,是东唐帝国不屈精神在现实中仅存的化身,是复仇火种得以保存的唯一希望。
东唐帝国的气数眼见着已然耗尽,金安城的最终命运似乎只剩下时间问题。然而,在东南,在江陵,一种新的、融合了杨妙真赫赫威望与铁腕,以及叶飞羽带来的格物之学与战略思想的强大力量,正在血与火、背叛与觉醒的极端环境中,顽强地孕育、挣扎、生长。他们承载的,已不仅仅是东南七州这片土地的存亡,更是无数幸存者对于文明延续、对于尊严扞卫的最后寄托。前路依旧漫长、黑暗且布满了荆棘,但至少在这里,抵抗的火焰未曾熄灭,并且,正以燎原之势,试图照亮更多绝望的心灵。
喜欢穿越成弃子:女帝逼我当帝夫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成弃子:女帝逼我当帝夫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