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先生解下腰间玉佩,递给朱慕。
朱慕朗声笑道:“先生客气了。”接过玉佩,略一打量,赞道:“好玉!”
玉质通透,纯净无瑕,胜过琉璃。
“此玉乃俺家大帅斩杀元将巩卜班后所得,赠予俺,今日转赠给小公子。”许先生言语讨巧,特意将未出世的孩子称作“小公子”。
这世道重男轻女,尤其朱慕这等一方雄主,若无子嗣继承基业,恐生动荡。
朱慕淡然一笑,未接“生儿子”之话,却留意到许先生话中深意——此玉乃刘福通斩杀元将所得?
莫非是借玉彰显刘福通的战功?
不过,此事他早已知晓。至于玉佩取自敌将尸身,朱慕毫不在意,尸山血海中闯荡之人,岂会忌讳这些。
寒暄过后,许先生终于道明来意——结盟!
朱慕雄踞江南,势力之盛,连纵横河南河北的刘福通亦不得不重视。
江南富庶,鱼米丰饶,而河南河北战火摧残,田地荒芜,人口锐减,粮草匮乏,日后或需仰仗朱慕支援。
此行南下,许先生已看清局势:南方群雄,唯朱慕可成大事,余者皆不足为虑。
朱慕崛起,既为刘福通牵制朝廷兵力,减轻压力,却也难言长远利弊。
除结盟外,刘福通更欲邀朱慕 北伐!
朱慕心中一动。
北伐!
他自然有此雄心,此乃争夺天下正统之关键。
朱三哥为何被誉为中华五千年间最正统的开国君主?
不过是因为他 了蒙元政权!
但若与刘福通共同北伐?
朱慕暗自思忖。
不妥!
他与刘福通并无隶属关系,二人联手北伐?
哼!
谁来主导?谁为副手?
如何协调指挥?
朱慕清楚刘福通北伐最终惨败于察罕帖木儿的历史,绝不会交出指挥权。
可刘福通怎会知晓?论地盘、兵力、势力,刘福通此刻远胜朱慕,岂会听从调遣?
各自为战?
那更无意义,反易被元军逐个击破。
大元虽如风中残烛,朝中仍有能人,尚存余力。
即便北伐,也不该是此时,更不该与刘福通联手。
朱慕宁愿独力北伐。
但在此之前,须先攻取浙江路,稳固后方。
最好再拿下湖南、湖北。
统一南方后,再无后顾之忧,方可全力北进。
这才是当前上策。
然而对刘福通的邀约也不便断然拒绝。
北伐乃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可谓政治正确。
刘福通正是凭借北伐连胜,成为红巾军共主。
彼时其威望达至顶峰,更拥立韩林儿为帝,建都亳州,国号大宋,号令天下。
终因根基未稳,北伐接连失利,威望与正统皆成泡影。
否则也不至落得溺亡结局。
但刘福通北伐并非全无作用,它给予摇摇欲坠的元廷致命一击,让天下人看清朝廷虚弱,最终为朱元璋铺路。
故对联合北伐之事,朱慕表示需再作考量,同时挽留许先生在金陵多住几日。
许先生欣然应允。
汤和更是兴奋难抑。
安顿许先生歇息后,朱慕留下汤和。
老汤,按三哥前信所言,你们此时不是该攻打庐州了么?
朱慕道出心中疑问。
汤和叹道:都怪那该死的郭天叙,这混账尽坏事!
哦?这厮又生什么事端?朱慕顿时来了兴致。
上回书信里,三哥就拐弯抹角地数落过这位郭大少爷。不过不是说那位嫂夫人出了个妙招,让两人关系缓和些了么?
哟,这厮又闹什么幺蛾子?
朱慕这话让汤和直摇头。
嗐,这混账东西不愿跟着重八哥干,死乞白赖缠着郭大帅要单独领兵。他奶奶的,真当带兵是过家家呢?!
重八哥一片好心带他打仗立功,这货不领情也就罢了,干脆别去啊!偏生贪心不足,功劳想要,又不肯给重八哥好脸色。
小九你说,气不气人!
是够气人的,郭大帅应允了么?朱慕来了兴致。
起初没答应,可架不住这厮死缠烂打,加上郭张氏在枕边吹风。我看郭大帅这两日态度软了,八成最后还得松口。
汤和叹气道:我实在看不下去,特意讨了护送许先生的差事,来你这儿散心。
说着突然眼睛发亮:小九,你这金陵城可真热闹,跟这儿比,咱濠州活像个乞丐堆。 ,还有帮王八羔子,打仗怂包,祸害百姓倒是在行。
重八哥这些日子整顿军纪得罪不少人。要我说,郭家那老乌龟想单干就让他单干,咱们兄弟趁早打出去,省得在濠州受窝囊气!
汤和满腹牢 。
......
几日后,汤和与许先生离开金陵,一个回濠州,一个乘船赴徐州。
许先生走得心满意足。
朱慕原则上应下了刘福通北伐之约,只说等拿下浙江全境再细商。其实这不过是缓兵之计——若他没记错,脱脱大军将至,徐州危矣。官军合围后,想北上也插翅难飞。
可惜许先生蒙在鼓里,临行前还夸朱慕顾全大局。
汤和走得心花怒放。
喜欢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