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我军令,明日奇袭淮北,而后直取濠州、淮南,剑指江南!
得令!
决心已定,察罕精神大振,胸中豪情万丈。
朱慕啊朱慕,你既赴襄阳,我便直捣黄龙,且看你如何应对!
淮北城中,风云暗涌。
察罕兴奋难抑,快步回营执笔在地图上淮北位置重重画圈。
看来淮北与徐州皆不知我军已至萧县。
这番急行军果然奏效!
确实无人知晓。
察罕虚实并用,加之朱慕大张旗鼓进驻襄阳,成功迷惑众人。朱重八与刘福通都以为他仍驻守南阳。
察罕大军离萧县,直扑淮北城。
与此同时。
陕西境内。
杀声震彻太白县。
这座小县城墙低矮,不过三米有余。
李思齐部已攻上城头。
两百步外,李思齐立马观战,见将士登城先是一喜,随即面罩寒霜。
太白叛军害我侄儿,此仇必报!传令:破城后屠城三日,叛军尽诛!
话音未落,城头战局骤变。一支百余人的队伍突然杀出,领头的壮汉手持狼牙锤,势不可挡,李思琪的士兵接连倒下。
他身后十几名勇士结成战阵,护卫左右。近百名精兵紧随其后,趁势冲杀。这支队伍如秋风扫落叶般,转眼间就将官兵赶下城墙。
叛军竟有这等猛将!李思齐既惊且怒。想到侄儿的死,他心中懊恼更甚——这等猛士本该为自己效力才对。
增兵两千,今日必破太白!李思齐厉声下令。战鼓随即震天响起。
与此同时,淮北城下激战正酣。察罕淡定观战,元军反复攻城。守城红巾军渐渐力竭,将领急令征调全城青壮助战。
再守三日,刘大帅援军就到!将领高声鼓舞士气。
经六轮猛攻,城头已见老弱百姓持械助守。淮北城历经战火,本在刘福通扶持下渐复生机,如今再遭兵祸,恐将重陷衰败。
战火无情,再次降临这座不幸的城池,察罕与红巾军皆无暇他顾。
时机已至,传令城中行动。察罕望着城头那些连兵器都握不稳的淮北壮丁,对身旁传令兵平静下令。
传令兵领命疾驰而去。
须臾间,一朵焰火在苍穹绽放。
城上红巾将领顿感不妙,这绝非寻常烟火,当即喝令亲兵:速派兵巡查城中,遇可疑者立斩不赦!
亲兵方下城楼,异变骤起——不在城内,而在城墙之上。
百余名原本战战兢兢的壮丁突然身手矫健,挥刀砍杀四周红巾士卒。原来官军细作早已混入壮丁队伍,此刻骤然发难,杀得守军措手不及。真正的淮北壮丁则惊恐逃散,哪敢抵抗。
全军进攻,拿下淮北!城下察罕目光如电,厉声喝令。
战鼓震天,官军全力攻城。转瞬间这段城墙陷落,官军沿城墙向两侧席卷。未时末,淮北城破。
察罕冷血下令:坑杀所有红巾俘虏,不留活口。他麾下兵力有限,无力看管降卒。
休整一夜,大军直扑宿州。
颍州城内,韩林儿惊惶掷落军报,如避蛇蝎:察罕竟来袭?他不是正与朱慕在南阳交战么?自前次惨败于察罕,这位红巾领袖已成惊弓之鸟。
刘福通暗自叹息:韩兄何等豪杰,其子竟怯懦至此!自汴梁目睹韩林儿临阵脱逃,他对这位拥立的大宋皇帝已失望至极,更对其提拔杜遵道制衡自己深感寒心。
(将士们,拥立韩林儿之事,刘福通渐生悔意。然木已成舟,废立之事终非他所愿为。
或许可以将兵权握在手中,待北伐功成、夺得天下后,再将兵权归还韩林儿?
正思索间,忽闻杜遵道进言:陛下无需忧虑。若察罕真要攻打我军,何必先取淮北?直接从亳州进兵岂不更为便捷。依臣之见,此次察罕出兵,恐怕并非针对大宋,而是意在濠州,要攻打朱慕的江南。
不得不承认,杜遵道确有才干。即便与刘福通不和,刘福通也不得不认同他的判断。
杜遵道继续道:陛下,既然察罕并非针对我们,不如暂且避其锋芒。他要淮北便给他,他要攻打朱慕就由他去。我们可趁此机会北上收复亳州。得亳州,颍州便多一道屏障,更加稳固。
这番提议得到诸多将领附和。
刘福通眉头紧锁,此刻才惊觉杜遵道已在军中培植不少势力。先前虽察觉杜遵道安插亲信,但因对韩林儿尚存忠心,恪守臣子本分而未加干涉。如今心思已变,见杜遵道势力扩张过快,顿生警惕。
在应对察罕一事上,他与杜遵道确有分歧。略作思忖后,刘福通直言:臣不赞同杜大人之见。
此言一出,杜遵道目光骤冷。
刘福通继续道:陛下,察罕此次虽未必为攻打大宋而来,但此人乃元廷栋梁,才能卓绝。若不除之,天下义军皆受其害。若任其攻取濠州、江南,待其壮大,将再难遏制!
他环视众人,恳切道:察罕不死,必成颍州红巾军心腹大患。不如趁其孤军深入之际,联合徐州朱重八、江南汉军将其围歼,永绝后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