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下南方十八城后,看透对手虚实的朱重八决定分兵三路:徐达沿海岸东进,吴良向西深入内陆。
1271年,朱重八亲率中军主力向北进军。
徐达率领的南路部队进展最为迅速,沿途未遇有力抵抗。这支队伍包括三千名正规军和八千名在当地征召的天竺劳工——这些被强征的民夫虽然智力有限,但出奇地驯服,只要提供基本口粮就从不试图逃跑。
这支南路军势如破竹,一直推进到东海岸的科泽科德港。
在港口附近,他们意外发现了一群外来者建造的小型要塞。
是色目人!
徐达放下望远镜,神情变得严肃。当年在中原与元军作战时,徐州红巾军曾多次与色目部队交手。这些异族士兵体格健壮、战力不俗,只是战斗意志稍显薄弱。但与当地土着相比,他们确实算得上劲敌。
实际上,这些并非元朝治下的波斯色目人,而是来自欧洲的葡萄牙探险者。
早在15世纪之前,葡萄牙人就已开始探索海洋。历史上四大海洋强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分别代表不同时代的海洋霸权。其中葡萄牙不仅是最早崛起的海上强国,更是大航海时代的开创者与新航路的开辟者。
虽然此时距离葡萄牙殖民帝国的鼎盛时期尚早,着名航海家迪亚士、达伽马等人还未出生,但已有不少葡萄牙冒险家跨海远航。科泽科德港的这座堡垒,正是跟随波斯商船远道而来的葡萄牙人所建。可惜他们还没来得及将探险成果传回本土,就遭遇了红巾军的进攻。
历史记载中,明朝与葡萄牙几乎同时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为何最终葡萄牙取得成功,而明朝却转向闭关锁国?根源在于两国航海动机的本质差异。
以葡萄牙为例,这个欧洲小国为何甘冒奇险探索新航路?为何能成为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事实上,当时整个欧洲都迫切希望开辟新的东西方贸易通道。这与华夏农耕文明的发展路径形成了鲜明对比。
(农耕文明本质上缺乏冒险与暴力的特质,进取心相对较弱,更倾向于安稳的生活,这使得近代华夏难以对抗更具侵略性和逐利性的西方商业文明。)
商业文明的发展核心在于贸易。
即使在重农抑商的华夏,贸易依然存在,只是规模有限。而西方对贸易的依赖与渴望远超农耕文明。
当时的欧洲对财富、商品和货币的需求极其旺盛,甚至不惜冒险远航。
奥斯曼帝国切断了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连地中海至红海的水路也被阻断。波斯人通往东方的海路对欧洲人来说过于遥远,且不愿与欧洲人合作。
这种局面让欧洲对东方商品和金银的渴求达到了近乎恐慌的程度。
商业文明建立在贸易基础上,而贸易离不开三大刚需:货币(金银)、商品和市场。
当时的欧洲市场空虚,对东方商品极度渴求。
《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流传,书中描绘华夏遍地黄金的景象,进一步激发了西方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掀起了“寻金热”。
这种需求在欧洲各国普遍存在,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皆如此。
葡萄牙之所以能率先开启海洋时代,得益于其先进的航海技术。这一时期,葡萄牙几乎将所有科技资源都投入航海领域,使其航海科学与技术遥遥领先。
葡萄牙位于欧洲最西端,濒临大西洋,其最西端的罗卡角直接连接大陆与海洋。葡萄牙人很早就开始研究海洋,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知识。
此外,葡萄牙人与波斯人(人)接触频繁,从中学习了不少航海技术。例如,葡萄牙人的航海定位仪器便是改良自波斯人的罗盘工具。
在造船方面,葡萄牙借鉴波斯技术并加以改进,领先于欧洲多数国家。同时,其精确的海图绘制技术也为航海提供了重要支持。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葡萄牙成为欧洲海洋时代的开创者。
值得一提的是,地理大发现的关键人物哥伦布最初寻求葡萄牙的支持,但遭到拒绝后,才转而投奔西班牙。
葡萄牙人拒绝哥伦布的环球航行计划,是因为当时葡萄牙的航海科学已相当先进。他们发现哥伦布对地球周长的计算存在严重错误,按照他的数据根本无法抵达亚洲。葡萄牙自然不会耗费巨资资助一个拿着错误数据当真理的无名冒险家。
这一决定让葡萄牙错失了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机遇。
被葡萄牙冷落后,哥伦布转而向西班牙寻求支持。
当时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刚刚结束 运动,成功将 驱逐出伊比利亚半岛。胜利的喜悦或许影响了她的判断,加之她对航海知识了解有限,未能理解哥伦布的计算过程,只关注到船队、航海和潜在的财富回报。
于是,这位女王大手一挥,为哥伦布提供了船只、船员和资金,最终阴差阳错地让他发现了新大陆。
喜欢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