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八夺过望远镜细看,紧绷的面皮渐渐松弛,人数不少,瞧着却和咱们裹挟的杂兵差不多——天德,你也瞧瞧。说着将望远镜递给徐达。
徐达观察片刻,见敌军虽众却阵型散乱,兵卒个个蔫头耷脑,正待附和,忽见城中抬出一面鎏金大纛。八名壮汉扛着旗杆,旗面绣的图案却叫他瞠目——竟是一头龇着獠牙的野猪!
拿野猪当军旗?这他娘唱的哪出?徐达脱口而出。
随军的阿鲁多听得半懂不懂,忙用生硬的汉话解释:那是瓦拉哈大神!印度教守护神毗湿奴的化身!他挺起胸膛,满脸崇敬,传说远古洪水灭世时,金眼水魔掳走大地女神。毗湿奴便化身为野猪,诛杀水魔救回女神,又化作山岳阻住洪水——咱们印度王室的旗帜,世代都绣这神猪!
(按:东西方洪水传说颇多相似,诺亚方舟、大禹治水、毗湿奴救世皆在渺远上古,或许真有过席卷八荒的滔天巨浪?)
维贾亚纳加尔城下,红巾军严阵以待。
阿鲁多对自家神灵的骄傲解说,非但没能赢得红巾军将领们的认同,反而招来不少讥讽的目光。
在华夏的传说里,野猪充其量不过是个山野精怪,这些土着竟将其奉为神明,甚至当作王室的象征。
更令人不解的是,既然这野猪是毗湿奴神的化身,为何不直接供奉毗湿奴本尊,偏要选一头野猪?
说起这名为瓦拉哈的野猪,倒有个耐人寻味的推测——它极可能是《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原型。
关于猪八戒的来历,历来众说纷纭:
杭州佛教协会编纂的《灵隐》提出,猪八戒的原型是三国时期西行求法的僧人朱士行。
陈寅恪先生则认为,猪八戒的形象源于《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中为躲避追捕而化身为猪的牛卧苾刍。
黄永武在《猪八戒的由来》中主张,佛教中摩利支天的金色坐骑才是猪八戒的原型,但小说中明确描述其为黑猪精,与金猪不符。
杨光熙则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驴形象推断,猪八戒可能由驴演变而来。
然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猪八戒的形象源自印度神话中的瓦拉哈野猪。
《西游记》原文多次印证这一点:观音菩萨称其为成精的野豕,孙悟空形容其黑脸短毛,长喙大耳,乌巢禅师更直接以指代。显然,猪八戒的原型只能是黑色野猪,而非金猪或驴。
在印度文化中,野猪绝非卑贱之物,而是与狮子比肩的勇猛象征。若非深受尊崇,毗湿奴又怎会化身为瓦拉哈野猪拯救苍生?
印度的野猪神瓦拉哈是毗湿奴的第三次化身,其形象并非纯粹的猪,而是“猪头人身”,与《西游记》中的猪八戒造型如出一辙。而西天取经的“西天”,指的正是天竺。
因此,有学者推测,猪八戒的原型很可能源自瓦拉哈。
闲话少叙。
徐达惊讶过后,继续用望远镜观察敌军,发现对方阵型颇为简单。
最前方是大量轻步兵,手持木枪,后方则是弓箭兵和投石手(用布条甩出石块)。
再往后是使用短柄钩矛的士兵,矛头延伸出几截弯曲的枝桠,形似防盗铁枝,但呈弯曲状。
这种钩矛可用于近战,亦能锁拿敌方兵器。
此外,这些钩矛士兵腰间还挂着铁质圆环,据传是毗湿奴的法宝,既可远程飞掷,也能近战杀敌。
徐达心中疑惑,这些奇门兵器训练起来岂不麻烦?
他有所不知,印度人打仗不仅求胜,还要讲究花哨,打得好看有趣!(这一点从现代印度 式和战争电影中可见一斑。)
轻步兵之后,是一排身着皮甲的“重步兵”。(印度轻步兵多赤膊上阵。)
这些重步兵武器较为常规,使用弯刀和长矛,队列也比轻步兵整齐,显然属于精锐。
重步兵后方,一头巨大的长鼻怪兽矗立其间,背上驮着舆架,但舆架位置并非在怪兽背部,而是在侧面。
这是……大象?
徐达皱眉,想起曾读过关于大象的记载。
“阿鲁多,这是何物?”
大象体型庞大,红巾军众将领见状皆惊。
吴良指着大象问道:“此物似马可骑?体型如此巨大,能否用于作战?”
阿鲁多答道:“此乃甘奈施,是布卡一世的坐骑,可用于征战。伪王布卡一世在北面有一支甘奈施兵,不过尚未调来。”
众将骇然,如此巨兽冲锋,如何抵挡?
朱重八突然问:“这东西皮糙肉厚,兵器能伤吗?”
阿鲁多摇头:“这我便不知了,只知布卡一世的甘奈施兵在北面罕逢敌手。”
此时,徐达开口道:
“此乃大象!”
维贾亚纳加尔军营中。
布卡一世乘坐的庞然大象令红巾军众将领震惊不已。
徐达朗声道:此物名为大象,我在《宋史》中读到过记载。当年北宋潘美将军攻打韶州时,韶州都统李承渥曾以数万大军列阵莲华山下,以象兵为先锋,每象可载十余人,皆持兵器,用以震慑敌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