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徒手攥住腹部的刀刃,挥锤逼退敌人。对方却弃刀后撤,另两名汉兵趁机将利刃捅进他的腰背缝隙狠狠搅动。
小腿再遭重创。
铁塔般的身躯轰然崩塌,鲜血从铠甲接缝处汩汩涌出。
刹那间,他环顾四周,发现还能站立的同伴已寥寥无几,尽数被汉军将士吞没。
当他颓然倒地时,透过交错的人腿间隙,望见遍地都是身披重甲的罗斯士兵尸骸。
当罗斯重步兵逼近朱慕十丈之内时,察罕的视线就再未离开过那个方向。
他亲眼目睹罗斯精锐一次次突破防线,而朱慕只是轻描淡写地挥手,原以为被冲破的阵线后方就会凭空出现新的汉军方阵。
更可怕的是,朱慕随意一指,便有无数汉军将士如鬼魅般出现在罗斯军阵中,将措手不及的敌兵尽数斩杀。
传闻竟是真的!
察罕瞳孔骤缩,终于相信了那个关于朱慕能撒豆成兵的传说。
他曾经无数次告诫自己不要轻信这些无稽之谈,可当亲眼所见时,仍感到心神俱震,仿佛多年坚守的信念轰然崩塌。
迅速压下心中动摇,察罕冷峻的目光锁定朱慕。事已至此,他早已无路可退。
那就——战吧!
诛朱慕,安天下!察罕拔刀出鞘,刀锋直指前方。
亲卫们齐声呐喊,铁骑随着主将的刀锋所指,开始加速冲锋。
朱慕望着来势汹汹的察罕,手指轻抚马鞍上的青龙偃月刀,跃跃欲试——这个距离,足够他冲阵斩将了。
但他终究按捺住了冲动。
一则要磨炼部下的战力。
二则身为主帅,总要给常黑子那个莽夫做个表率。若是自己每次都冲锋陷阵,还怎么管教那个总爱违令行事的家伙?
察罕浑然不知自己已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此刻正率亲卫向朱慕所在之处疾驰。
朱慕嘴角噙着淡笑,寸步不退,心中暗忖:若是敌人自己送上门来,那就另当别论了。
西侧战场。
常遇春正率领铁骑对元军右翼展开教科书般的骑射攻势。
先是铺天盖地的环射——数千汉军骑兵在翼形掩护下,如旋风般绕着拓跋卡部步兵轮番放箭。密集的破甲箭瞬间给元军造成惨重伤亡。
待逼近敌阵,骑兵们收起弓箭换上近战兵器,又以刮鳞战术分层突袭,每次冲锋都卷起漫天血雨。
这战术土称转圈子,雅号大风车,学名环形骑射配合轮番冲击。若要说得威风些,不妨叫作天罗地网旋风骑阵。
这种骑兵战术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汉代匈奴骑兵的战法,历经千年演变,已成为骑兵对抗步兵的经典打法。
宋金交战时,金兵常以谋克为作战单位,采用类似的骑兵冲击战术,屡建奇功。
能够流传千年仍被骑兵将领广泛运用的战法,其威力自然毋庸置疑。
当这个看似老套的战术,由当世最强的骑兵部队——在背嵬军系统将领(非指常黑子)的出色指挥下,配合两万之众的精锐铁骑施展出来时,其威力堪称摧枯拉朽。
如同飓风过境,这支铁骑洪流所向披靡。拓跋卡麾下的右翼步兵首当其冲,在铁骑冲击下溃不成军,士兵哭喊着四散奔逃。
拓跋卡目睹此景怒火中烧却束手无策,自身处境也岌岌可危。
那位黑脸汉将正是背嵬军统帅常遇春。虽因未参与庐州之战而未能认出,但拓跋卡很快猜出了对方身份。
常遇春紧咬不放,如影随形地追击着拓跋卡。
此前交手时,拓跋卡完全不是常遇春对手,若非亲兵拼死相救早已命丧黄泉。此刻他先前的豪情壮志荡然无存,只剩惊恐与绝望。
拓跋卡拖延敌军的计划彻底落空。
本以为殊死一搏能延长战事,不料转眼间就演变成短兵相接。疲惫不堪的蒙古骑兵完全不是汉军重骑的对手。
顷刻间,好不容易集结的四千骑兵就被冲得七零八落,溃兵向西南、西方仓皇逃窜。陷入汉军阵中的部队则无处可逃。
拓跋卡带着数十亲卫左冲右突,却始终无法突围。
混乱中,这位蒙古将领望见东南方向的两面旗帜——远处是汉王龙旗,近处则是察罕的帅旗正不断向汉王靠拢。他心一横,朝察罕帅旗方向突围。
防线已崩溃!
先前的逃亡消磨了他的斗志,此刻只求逃回本阵保命。
但这不过是徒劳。
因为——
他的战马也已力竭!
在距本阵仅五六十步时,拓跋卡身边亲卫已全部战死。陷入汉军重围的他,在箭雨中被连人带马射倒在地。
马蹄声急促逼近,常遇春那张黝黑的面孔骤然出现在视野中,他咧开嘴讥讽道:原以为是条汉子,不想也是个窝囊废,受死吧!
且慢——
话音未散,碗口粗的铁矛已挟着风声扫来。拓跋卡的头颅如西瓜般爆裂,红白之物四溅,当场毙命。
求饶?呸!孬种不配活着!
常遇春畅快地吐了口唾沫,只觉胸中块垒尽消。
喜欢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